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南北分裂之劉宋時代三部「史料」(二):劉義隆決定跟《三國志》拚了,命裴松之做注

文:阿前

  • 南北分裂之劉宋時代三部「史料」(一):喜歡歷史的南北劉義慶與他彙編的《世說新語》

東漢末年分三國,群雄並起爭天下,分裂同歸於晉。劉之做注晉朝初年,宋時史料原蜀漢官員陳壽做《三國志》,代部定跟時人稱其善敘事,劉義隆決有良史之才。國志陳壽死後,拚命《三國志》更為晉室採錄,裴松成為國家圖書。南北要知道,分裂《三國志》本身以曹魏為正統書寫而成,劉之做注對晉朝來講是宋時史料相當的政治正確。

然而,代部定跟一股尊劉抑曹的劉義隆決風潮,卻也同時在民間與世族之間蔓延開來。西晉的崩壞,跟老百姓懷念漢室,其實相當有關。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匈奴劉淵,以漢之名滅晉,事實上,在劉淵之前,打著漢室招牌的民間叛亂,就已層出不窮。可沒有人要復興曹魏啊。

隨著時光變遷,西晉亡了,100年後東晉也亡了。代晉而立者,北稱魏,南為劉,何其諷刺?那麼,誰才是繼漢正統?很多年以後,史學家表示南北都是,稱為南北朝。可當下呢?北魏、劉宋,誰肯退讓啊?在史料注記上,自是你說我虜,我說你賊。

但劉宋的「正統史」,面前最大的障礙,無非就是《三國志》。劉裕的兒子,宋文帝劉義隆,決定跟《三國志》拚了。怎麼拚?命人做《三國志注》。什麼是「注」?這個字有很多延伸用法,其實它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加進去」。

  • A水注B河。
  • 賭博下注。
  • 在原本的文獻中,加東西進去。

文獻注要加什麼?老師告訴你是加上說明跟解釋。其實加進去的,就是另一個人的理解。東漢以前沒有這種做法,聖賢經典你敢嘴啊?其實,事情可能是反過來的:西漢,跟先秦,根本沒有「政治鑲金」的經典著作。讀書,是自由的。

西漢的學者不會在尚書旁邊寫注,他們就是自己開班教尚書而已。但西漢末年有個獨尊儒術的大聖人,當上了皇帝。是王莽,不是漢武帝,這關節總要分得清楚。漢武尊儒不到獨,而且大體來說,還是為王朝帶來了繁華與榮耀。王莽可不一樣,劍走偏鋒唯儒是尊的治國方針,導致了國家的敗亡。

於是,自春秋戰國以來,沉睡多年中國式思辯,再次活躍起來。為文獻作注,就是其中一個表現。不只是「解釋」古文,更是透過考證,思索,提出自己的看法,應用。為一本書作注,就表示你「讀通」了這本書。

shutterstock_1096279004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讀書所為何事?當官、從軍、寫新書。純文學的最高殿堂,就是像陳壽那樣,讓自己的著作成為國家典藏。所以,隨著東漢倒台,歡樂的時光就來了。三國鼎立,就像有三個世界拳王協會一樣啊。寫書的成功率,至少就提升了三倍(笑)。

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特別短暫,西晉統一了嘛,西晉說了算。歷史就是會不斷出現類似的戲碼:西晉又倒了。西晉說的算嗎?學術與思想,在魏晉南北朝的分裂之下,又迎來了一次新的高峰。人們的文獻注,也來到了一種全新的百家爭鳴時代。

於是,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就像他的老闆劉裕一樣,劃開了時代。沒錯,江湖人稱「老裴」的松之,年紀只比劉裕小了不到10歲。老裴是河東聞喜縣人,河東聞喜,就是西晉開國九公之一,裴秀的故鄉。基本上,裴松之應該屬於分枝。

雖然沒有直接的血緣記錄,但裴松之的家族,在東晉也是當官當得不小。裴松之從小就飽讀詩書,20歲的時候,當上了殿中將軍。《宋書》的作者知道大家沒看過這個職務,特別說明一下。這是皇帝身邊的軍官職,但實際上的功能,是參謀,由晉孝武帝所發明,歷史就跟裴松之的年紀差不多。

最早擔任這個職務的,都是東晉一流名士之家。包括瑯琊王氏的王茂之,算是王羲之的姪兒。還有會稽謝家的謝輶……這哪位?謝安是陳郡謝氏喔。不過謝安當政時還滿重用謝輶就是了。就其實王茂之大概已經是這個職務頂天的名人了。

裴家不是第一流,也不是第九流,能卡進這種皇帝身邊親信的位置,也是不簡單。這一年,是淝水之戰後的10年。謝安死很久了,屍骨早寒,由司馬道子主政,不過晉孝武帝也有防備這個兄弟的意思。

這話就要往回一點說,司馬道子本身是由東晉天龍貴族推舉出來的。而我們也可以看到,設置殿中將軍,先選僑姓大族,後改會稽世族。裴松之基本上也算僑姓,所以這中間可能有政治角力,而裴松之算是親帝的。

但政治是很複雜的,裴松之的舅舅庾楷,又是親司馬道子的。他就跟裴松之說,你不要幹了,來荊州幫我打工,當個新野太守吧。裴松之可不是光讀書不長腦子,當然知道有鬼啊。但自古忠孝難兩全,一陣角力之下,裴松之轉拜員外散騎侍郎,實質是貶官。

員外不是有錢老爺的意思,而是「員額之外」,也就是「掛名」的意思。散騎則是魏晉以來,由曹丕開創替代宦官中常侍的職務。可以出入皇宮,服侍保衛皇帝,傳遞命令。

shutterstock_1155899701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正常來說,這種「掛名」職是表示皇帝很親信你,但朝廷又有需要你才能的地方,所以正職大官,加掛散騎侍中一類。問題就在於裴松之沒有其他正職啊。裴松之的「被割開」,也暗示著司馬道子要對親兄弟出手了。

幾年後,晉孝武帝暴斃,主因是酗酒。

醒日既少,而傍無正人,竟不能改焉。時張貴人有寵,年幾三十,帝戲之曰:「汝以年當廢矣。」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

沒有明說,但其實這也是在暗指張貴人弒帝,「傍無正人」,就是另一個重要的附加因素了。

而從調轉外卡之後,裴松之的記錄,出現了10年的空白。對東晉來說,他並不是一個重要的人物。沒意外應該就是被開除回家吃自己啦,雖然只是外卡,但皇上突然掛了,這些背景不夠雄厚的近侍吃點罪也是應該的。

10年後,義熙年間,裴松之才被任命為吳興故鄣縣令。何以復起?這10年發生的頭等大事,除了孝武帝暴斃,就是桓玄篡晉。而後劉裕撥亂反正,重復晉室,改元義熙。那些叛亂什麼的,裴松之的舅舅也都有分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