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魅力、派系、統獨、政黨、省籍,解析影響台灣2024大選的關鍵因素

文:李世暉(京都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魅力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派系專業領域包括日本經濟安全、統獨台灣日本科技政策和日本外交政策。政黨2021年籌建台灣第一個日本研究智庫-台灣日本研究所,省籍素並擔任創會理事長)

影響台灣總統選舉的解析鍵因五項要素

民主國家的國政選舉中,無論是影響美國、歐洲還是大選的關日本,經濟與社會福祉的魅力議題,經常是派系決定選舉勝敗的關鍵。各國主要政黨的統獨台灣選人,在選舉的政黨時候會針對就業、治安、省籍素貧窮、解析鍵因醫療、影響移民在內的內政問題進行激烈攻防,以爭取選民的支持。反觀台灣歷年的總統選舉,決定選舉勝敗的關鍵,通常不是經濟與社會福祉的議題。

雖然多數的民意調查顯示,經濟發展是台灣選民最關心的議題。例如,《天下雜誌》在2023年10月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經濟發展是台灣民眾最關心的議題,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國家安全、第三名的兩岸關係以及第四名的貧富差距。

然而,在歷年台灣的總統選舉過程中,經濟發展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如果不是經濟發展議題,究竟是甚麼議題決定台灣的總統選舉?

筆者觀察歷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並透過與學者專家,主要政黨幕僚的意見交流,將重要的影響要素歸納出為下列五項。

第一,候選人的個人魅力。台灣的總統選舉是一種動員式的全國選舉,自1996年開始進行民主選舉後,歷次的投票率大多都在75%左右。在全民動員的風潮下,候選人的個人魅力是否能獲得選民的喜好,影響了選舉的結果。

第二,與兩岸關係有關的統獨意識。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台灣內部大致可分為獨立、維持現狀、統一等三種不同立場。雖然支持維持現狀的選民佔大多數,但由於統獨意識經常與國家認同、戰爭和平等議題直接相關,導致台灣的選民在投票時容易受到統獨意識的影響。

第三,與黨內權力鬥爭有關的黨內派閥。當政黨以執政黨的角色參與總統大選時,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會面臨激烈的黨內權力鬥爭。特別是形勢對執政黨有利之際,黨內派閥的競爭會更加劇烈。例如,2000年的台灣總統選舉,國民黨內的派閥出現嚴重對立,導致國民黨的分裂,進而影響了當年總統選舉的過程與結果。

第四,與身分認同有關的省籍問題。早期渡過台灣海峽而來的台灣人(即本省人),以及二次大戰之戰後隨著國民黨撤來台的外省人,以「228」流血衝突為起點,形成對立的省籍問題。省籍問題的本質在於身分認同,也就是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在政治層面則是表現在語言的使用(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語)、地域的差異(南部的本省人與北部的外省人)等。

第五,與國家認同有關的政黨對立。國民黨主張的中華民國認同,以及民進黨主張的台灣認同,經過多次的總統選舉,已成為包含歷史文化、國家發展、外交路線等政策與意識型態上的對立。在台灣的政策層面上,主要表現在藍色(國民黨)與綠色(民進黨)的對立。

歷屆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

從1996年的首度選舉至2020年民進黨的連任選舉,台灣歷屆的總統選舉,可因執政黨的差異而區分為國民黨李登輝、民進黨陳水扁、國民黨馬英九、民進黨蔡英文等四個時期。

影響李登輝時期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是候選人的個人魅力與國民黨黨內的派閥鬥爭。雖然省籍問題是當時台灣社會的熱門議題,但李登輝的台灣人身分,讓省籍問題並未能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關鍵。

影響陳水扁時期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是個人魅力與省籍問題。無論是本省籍的陳水扁還是外省籍的宋楚瑜,當時都有很高的民間聲望與個人魅力。而選舉爭論的議題,則是圍繞本省人政權與外省人政權的選擇。

馬英九時期的總統選舉,省籍問題持續扮演關鍵角色,但藍綠對立的態勢已然形成。國民黨所主張的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認同,以及民進黨強調的台灣與台灣人認同,隨著總統選舉的進行,已經內化成兩個政黨的意識形態。

到了蔡英文時期的總統選舉,因為「太陽花運動」與「香港民主化運動」的出現,導致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立的主要內容,在總統選舉時聚焦在統一與獨立議題上。

歷屆台灣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表
歷屆台灣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雷達圖

從「歷屆台灣總統選舉的關鍵要素表」中可以看出,候選人個人魅力、省籍問題的重要性日漸降低,統獨意識、政黨對立的影響力日漸升高。特別是絕大多數的台灣選民都是在台灣出生,對於省籍問題的關注大幅降低。

此外,統獨意識是一種對台灣「未來」國家發展方向的思考。是與中國統一?或是尋求台灣獨立?而多數台灣人支持的維持現狀,則是一種傾向獨立但憂慮戰爭風險的妥協。

政黨對立是一種對台灣「現狀」的不同主張。主要的對立內容在於,是中華民國、中華民族認同,還是台灣、台灣人認同。

黨內派閥主導的2024年總統選舉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2024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有很高的機會出現如同2000年的「三腳督之戰」(三つ巴の戦い)。但與2000年相比,2024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有幾項重大差異。

第一,2000年候選人的影響力來自個人魅力,2024年候選人的影響力來自於所屬政黨。這是因為,經過多次總統選舉,政黨的社會動員力量已經逐漸高於候選人的社會動員力量。

第二,2000年統獨意識開始興起,2024年統獨意識的影響開始降低。這是因為,統一不再是台灣的選項,獨立與維持現狀(傾向獨立但憂慮戰爭風險)已成為主流民意。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