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南國啟示錄》:歷經外來與本土政權交替的越南,雜揉出河內獨特的的文化底蘊

由於當前華語世界的南國南雜越南影像記錄鮮少,於是啟示我們很幸運地迎來《南國啟示錄》這一系列關於東南亞文化遺產的記錄片。透過導演與拍攝團隊的錄歷來與鏡頭,觀者得以多一雙眼睛來認識越南。經外交替其帶領觀眾探索越南首都河內,本土認識當地市民如何看待並且保存自身傳統文化。政權影片以不同臉龐作為片頭與片尾,越獨特的的底蘊也說明了當地文化遺產是揉出在以人為本的日常生活裡。

越南文化是河內什麼?河內文化又是什麼?我們又可以從哪裡可以看到這些文化?這大哉問任誰都難以在短時間內給出答案,尤其越南地理南北狹長達1650公里,文化總人口約9700萬。南國南雜北中南三地外加湄公河流域,啟示其語言、錄歷來與飲食、經外交替信仰與風土民情都有所不同。本土外加越南共有54個民族,其中我們所說的越南人多是京族為主。在這挑戰之下,記錄片該如何呈現越南?

製作團隊先以河內作為主軸並回應越南歷史的脈絡。影片從各個主題來探究當地文化為何,依序包括繪畫、歷史、建築、藥材、建築、地景、美術、美食、陶藝、工藝、儒教、戲曲與咖啡等等。整部記錄片滿足觀者的不同感官,著實是部五感全開的記錄片。此外,拍攝團隊沒有直接使用旁白給予核心答案,而是透過每個採訪人物的描述來勾勒出河內的面貌。這也一再回應了此部記錄片所蘊含的價值,一座文化底蘊飽滿的城市是由熱愛自身文化的市民所參與其中。

《南國啟示錄》越南河內之心_還劍湖Photo Credit:公視《南國啟示錄》提供
河內還劍湖一隅。

吸納百川,雜揉也是一種特色

對於越南歷史不熟悉的觀眾,或許會不小心地迷失在多個故事場景與時間軸線之中,然而這也映射出越南歷史的複雜與多樣。其人民與城市經歷過不同外來與本土政權的交替,因而雜揉出當今的越南文化。對於影片中的當代與過去交替的敘述,觀眾只要掌握越南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就能更明白記錄片中的故事,像是河內作為越南王朝首都(1010年)、河內成為法屬殖民地首都(1902年)、南北越分裂(1954年)、越南戰爭(1955年-1975年)、南北越統一(1976年)、經濟改革開放(1986年)。這些在影片中所出現的指示有助於我們讀懂這座城市所承載的記憶。

影片中就以影響越南最深遠的中國與法國為例。記錄片呈現河內老城區三十六條古街裡的中藥行,我們能不時瞥見漢字並且聽見老闆說著北藥(中國)與南藥(越南)的差異。如果再仔細對照人物口中的越語與字幕上的中文,更能發現有許多越文是與中文發音像似,這也是早期文化交流所刻畫的漢越詞痕跡,意指越南文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字源來自於中文。

另一個深刻影響則來自於法國人所傳入的建築與咖啡。除了以法式建築為基底的河內歌劇院之外,我們也能瞧見街景建築的「法國黃」。這樣的黃色值得玩味,有的說法是法國人細探越南的氣候所設計,彷彿把巴黎的某個角落帶來這裡。另種說法是沿用越南皇室的顏色來象徵著權力。更甚者,有人說是當時的油漆顏色有限而成。

無論哪種說法,法式建築再搭配越式咖啡,就自帶一種當地的浪漫。如有機會到河內或西貢旅遊,旅客就會發現自己無處不被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或是咖啡攤所圍繞。搭配越式的滴滴壺,一邊等待咖啡一邊感受時間緩慢流動,這便是河內再平凡不過的日常風景。如果當地人遇上國際足球賽事,整條巷弄的咖啡店則變成最好的觀賽場所。上述種種的混搭更加回應越南作為不同文化的總和。

在城市裡聽見越南音樂,看見傳統戲曲

對於筆者來說,在影像之外的小趣味就是記錄片所選用的配樂。下述筆者標示出越文,以便讀者能在網路上搜尋其器樂的演奏曲目來欣賞。在幾個場景裡出現的越南獨弦琴(đàn bầu)與越南箏(Đàn tranh)的聲響增添記錄片的越式風味,再加上畫面出現的越南揚琴(đàn tam thập lục)與少數民族的木琴(đàn T'rưng),讓人能夠從聲音上感受這個國家。

另外,影片中介紹的東京古樂社(Đông kinh cổ nhạc)所提倡的嘲劇(Chèo),除了展現出深根農村的民間藝術正如何成為當代的文化遺產之外,嘲劇也有望成為聯合國文教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最後,在眾多的音樂裡,片中咖啡館老闆提到的音樂家德輝(Đức Huy)曾寫到「我愛早晨的一杯咖啡 充滿陽光的路」,這首2005年發行的流行歌曲〈我也愛你〉(Và Tôi Cùng Yêu Em)直今仍在當地傳唱,同時歌詞寫法也展現出越南上一輩表達情意的方式。喜歡故事、喜歡咖啡、喜歡春節、喜歡月光、喜歡孩子,以及我也愛你,深深地愛著你。這對生活與人物充滿愛意的歌曲,作為記錄片註解是再適合不過。

圖片_22Photo Credit:郭大鑫
河內巷弄的所有咖啡店變成足球觀賽場所,照片攝於2019年12月5日

當越南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筆者認為此記錄片呈現了越南當地的一句俗諺:「不香也是茉莉花,即使不清雅也是長安(京城河內)人」(Chẳng thơm cũng thể hoa nhài; Dẫu không thanh lịch cũng người Tràng An),意思是茉莉花最香,京都河內人最斯文有禮。在攝影團隊的鏡頭下,我們看見當地人如何訴說自身對於這座古都文化的熱愛,並在日常生活裡展現出滿滿的生命力。這也是筆者長久以來參與越南音樂研究時所感到的熱情與呼召。

目前越南人在台灣的人口總數約24萬以上,越南文化在各地正逐漸開花結果。近十年官方與民間持續以越南為主題舉辦相關節慶,小學國語課本的編輯團隊也將越南水上木偶戲納入主題。當越南文化逐漸在台灣落地生根,當越南河粉的香氣已遍布臺灣的大小城市,或許在看完此部記錄片之後,我們能走到我們鄰近的越南餐廳並且感受越式文化,與越南人說說自己對此部記錄片的心得感想。又或者,我們不妨把這部記錄片當成旅遊指南,好好規劃一場探尋河內文化之旅。

圖片_1Photo Credit:郭大鑫
河內西湖。影片中所提到湖泊是河內文化生成的重要地景之一。照片攝於2019年12月6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