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我們都應該知道的東海岸故事─當家鄉不在了,我們還會在嗎?

湛藍的們都嗎天空,空氣中瀰漫著太平洋濃厚的應該海味,風吹過黃橙橙稻田,知道台東的東─當一切讓人著迷,幾年前的海岸還會金城武廣告場景上,筆直的故事伯朗大道上,巨大的家鄉茄苳樹配著兩旁嫩綠的稻苗,這景色更是不們讓台東成了都市人假日放鬆身心的選擇。

Photo Credit: leolyzCC BY-ND 2.0

Photo Credit: leolyzCC BY-ND 2.0

隨著大量觀光客的湧入,外來遊客逐漸蠶食鯨吞台東這片淨土,應該東部景色不再是知道一望無際的大海,而是東─當人山人海的觀光客,海浪拍打的海岸還會聲音被人群的吵雜聲所取代,同時間錢財的故事流入也讓更多財團的魔手悄悄深入了台東。

白色陋屋的家鄉離去

「台東市中正路一號」、「白色陋屋」矗立在一片空地上的白色建築物,今年五月由東海大學退休副教授阮偉明在臉書上分享了這棟房子的故事,迅速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吸引了各大媒體的報導。阮偉明教授推測,「這是一件非常單純的建築案,為了照顧他的家人,想省掉所有的材料費和工資,自己就動手蓋了一棟房子。當然更不會懂得地中海風格,白色是因為老先生不需要去煩惱配色。」

房子的主人,87歲的李姓老翁,廣西人,從22歲起房子工程已經持續的65年。蓋了一輩子的房子,老翁用雙手塗抹每一片牆上的水泥,沒有鋼筋沒有地基,65年如一日用回收品裝飾自己的房子,建出了一棟白色巨屋。然而平靜的日子在去年被打破了,鄰近的台東縣農會飼料廠被開發公司標售,預計將地目更改為旅館。

如今外海的白色老屋還在原地,但令人惋惜的是,當地居民表示白色陋屋已轉賣給他人,老翁也不在屋內。讓人不得不反省:當飯店蓋好時,會帶來一定的繁榮及收入,卻是以居民寧靜的生活所換來;當夜幕低垂時,確實會帶來口袋中的鈔票,但卻是以天上的星星所換來。

Panay的故事

同樣也是發生在東部另一縣市—花蓮的故事,Panay是位離開家鄉打拼的單親媽媽,為了讓父親及兩位孩子過更好的生活,獨自一人北上工作。在父親意外病倒的時候,回到了她從小生長的東部家鄉,卻發現一切都變了。因為水圳的廢棄,金黃色的稻田無法灌溉而漸漸消失。她突然發現,養育她的部落土地快要成為觀光飯店,她決定起身為自己的家鄉出一份力…。

太陽的孩子劇照

太陽的孩子劇照

這是真實發生在花蓮的故事,如今搬上了大螢幕,透過電影《太陽的孩子》讓更多人去省思,台灣的東海岸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太陽的孩子》觸碰了很多面向,如同導演勒嘎.舒米和鄭有傑所說:「用故事去包容這些大大小小的議題,我們將沉浸在這些故事中,我們會忘了對立,重新用生活的態度去思考它,如此才能找到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核心價值─人心價值的改變。」也是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給每個人的訊息。

受邀觀看《太陽的孩子》的魏德聖導演表示,與一般舞蹈不同,原住民舞蹈是用力踩在土地上,透過舞蹈來表達與土地密不可分的依附關係。當我們赤腳站在這片土地,我們能親身感受到「有一種力量,叫溫柔。」這份力量會帶領我們守護我們的家鄉,引領我們繼續往前走。

漂泊遊子的家鄉

每位離開家鄉的遊子都像在城市漂泊的船,每艘船都有著不同離岸的原因,有的為了家人,有的為了餬口飯吃。城市的孤離讓人與人之間靠得更近,心卻離得越來越遠。我們獨自面對著生活上的壓力、人際間的摩擦、不必要的交際應酬,都曾迷失在這城市中。

太陽的孩子劇照

太陽的孩子劇照

但不管城市的風雨再大,孩童的記憶不停地提醒我們,寶藍色的太平洋、曬過太陽的稻子香氣、鄰居家傳來的炒菜聲,會像船錨一般定在我們的心中,狂風暴雨中船隻不再搖晃翻覆,告訴我們真正的自己在何處。是阿!我的家鄉成就了現在的我,那最純粹的自己永遠不會改變,家鄉使我們在面對社會保持最原始的初衷,不懼怕任何風吹雨打。

你有多久沒回家鄉了?會不會有一天想回家的時候才發現,一切都變了?你有想過家鄉會有消失的一天嗎?少了海洋、稻香、孩童嬉鬧聲的家鄉,還會是你朝思暮想記憶中的那個模樣?當這一只鐵錨被財團的觀光經濟從土地上連根拔起,失去了,就永遠回不來了。

太陽的孩子劇照

太陽的孩子劇照

《太陽的孩子》的故事不只發生在東海岸,台灣就像一整個部落,這片土地不管有多少動盪,只要我們心中的船錨未被拔起,總會有太陽讓每個人感受到土地的溫柔,感受到孩童漾起陽光般的微笑。《太陽的孩子》中沒有好人壞人之分,只有對這片土地的真實,這是屬於我們的故事,屬於每位出外打拼的遊子心中的故事,屬於生長在台灣的每位「太陽的孩子」。

電影瘋台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