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檳城喬治市藝術節「島嶼島」臺灣設計展:設計不只是美麗,還有「美學」生活化的過程

文:何凱晶(建築媒體《草稿》內容總編)

從設計去看一座城市或者一個國家,檳城是喬治否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該地方土地?抑或重點還是在看 「設計」本身的視覺呈現?並以美或不美這個標準來判斷其價值?這是我在展場最大的疑問。雖然這個疑問並不妨礙這是市藝術節設計生活一個值得關注的項目活動,畢竟能在一個展場,島嶼島臺通過100件精挑的灣設設計品,快速瞭解台灣美學發展史的計展「濃縮懶人包」,何樂不為呢?

配合一年一度的美麗美學檳城喬治市藝術節(Georgetown Festival),作為重點專案之一的還有化「島嶼島 Isle to Isle」,主策劃團隊城視報自2019年開始便策劃一系列活動來推動檳城與臺灣之間、過程以島嶼為共同性的檳城深度交流。

記憶還停在去年島嶼島系列的喬治 「閱讀台灣 (READ TAIWAN)」——從文學來認識台灣。而今年再次聯手《Verse》雜誌,市藝術節設計生活合作策劃為期9天的島嶼島臺台灣設計展「不只是美麗Beyond Aesthetic」 ——從設計來認識台灣,除了在檳城英式風格建築 Whiteaways Arcade 的灣設設計展,還同步邀請相關的計展設計師遠端連線參與線上論壇:「北流建築美學與影像設計」、「城市品牌活動導入公共空間」、「以藝術和設計介入地方:以馬祖國際藝術節為例」和「公家機構的美感設計革命」。因此你除了可以看到設計品,也可以瞭解它們背後的創作動機和思考過程。

北流建筑美学与影像设计线上论坛Photo Credit:城視報
北流建築美學與影像設計線上論壇

設計,不只是美麗,它有沒有解決問題?

說是設計品,不免只讓人聯想到產品設計,但其實本次展覽主題,台灣設計所分成的四個切面分別是:「公共建設」,「藝文策展」,「地方人文」和「流行文化」,大部分都是以都市規劃和地方再生的視角去看美學功能性的一面。《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在開幕致詞中,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資深的文化工作者,看見如今臺灣設計美學的指標和意識已經開始跨越它的服務性質,並逐漸成為一種改變台灣面貌的新生力量。

從「公共建設」這個展區來看,巧妙地選了台北流行音樂中心(Taipei Music Center),台灣當代藝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MOCA)和西門紅樓(The Red House)這三個代表性建築。畢竟對我而言,在馬來西亞,公共建築和在地藝文活動之間的關聯非常薄弱。因此當看到建築物可以作為流行音樂、當代藝術和潮流文化的容器載體,其中當代藝術館和西門紅樓還是古跡建築。我想美學的鑒賞不只體現在視覺效果,還有重視藝文對城市的養分、歷史對城市的意義。

公共建设展区_台北流行音乐中心的设计简介和周边产品Photo Credit:城視報
公共建設展區

或許是有了這樣的感慨,當下一個展區「藝文策展」和「地方人文」把設計品尺度帶到一個群島或者一座城市,更進一步打開你對美學想像的局限。前者以「馬祖國際藝術島(Matsu Biennial)」 和屏東「南國漫讀節(Reading Festival in Pingtung)」為例,後者則以基隆《魅力基隆》、屏東《屏東本事》、高雄《城市博覽會》這三本在地刊物為例。看完了好想去這個地方旅行,我覺得這個足以驗證設計如何塑造地方品牌形象,並讓它被世界看見。

地方人文展区_马祖的文创品Photo Credit:城視報
地方人文展區

而在馬來西亞,檳城是第一個擁有自己社區刊物《城視報》的城市,創刊8年至今累積了36個期刊,也一步步從刊物到策展,把讀者群從紙本內容帶到實體空間,我覺得很難得的是,來觀展或者聽講座的群眾,並不僅限於相關文化或設計領域的同行,你可以看到全家扶老攜幼,家長耐心地解釋展板上的內容,小孩的生長環境有耳濡目染的文化薰陶。

槟城当地刊物《城视报》另设特别展示区Photo Credit:城視報
城視報展示區

而「流行文化」展區,則主要播映2021年金馬58的視覺設計,由劉耕名導演率Bito團隊,將58金馬這幾個字體立體化,用移動鏡頭去捕捉不同角度的呈現,即便它最後以「靜態」平面形式呈現在海報上,卻能感受它的「動態」,創意呈現「重新對焦,調整和世界的距離」這個主題 。

我每一年都會特別期待金馬獎或者金曲獎的視覺設計,也會特別留意音樂曲目特別設立的最佳裝幀獎。因此在「流行文化」展區也另外展出不同的獲獎實體專輯,如:八歌浪、海光之聲、擒虎記、劉悅德設計師和廖小子設計師的作品。設計和影像聲音對話,是一種美學上的跨域創作,它又成為了另一種藝術鑒賞。

設計,不只是美麗,它也可以不美麗

如何將台灣設計在檳城重新包裝設計?如何不讓新設計搶走原設計的風采?我想這是另一個難題。也因此特別喜歡這次由曾伊霓負責的主視覺設計,以三個基本色調紅黃藍為主,意在回到初衷,為設計做減法而不是加法,整體呈現簡潔舒服。展場的空間設計也遵循這個原則,由大山腳設計事務所Angkasa Lab操刀,以鷹架(scalffolding)為主要結構,並用柔性的米色布料作為隔間和天花,展板和展架則用原木組裝做了幾個原型,與展會暖燈融為一體成為背景,更好地承托展品。

主视觉设计以三个基本色和黄金比例为主,意为回到初衷Photo Credit:城視報
主視覺設計
配合展场的木地板,空间设计上选用原木和米色布料,整体偏暖色调Photo Credit:城視報
展場的空間設計以鷹架為主結構

鷹架是一般用於建築施工現場臨時搭建的結構,施工結束後就會拆卸下來,所以它在一個以「設計」為主的展覽顯得不那麼美麗,卻也因為它在日常扮演的臨時性功能,因為理所當然常見而自動忽視,並不因為它的不美麗而突出,反而因為它的不美麗而突出了懸掛上方的海報。

退場,讓設計為內容主體服務,其實也是一種看不見的美學智慧。

以鹰架为主的海报墙Photo Credit:城視報
海報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