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8月19日是秋燥末伏的最后一天,长达40天的日出“三伏”终于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了出来,8月20日出伏,伏小乏伤宣告今年的心秋伏天正式结束。 历史学者、秋燥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日出伏,伏小乏伤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心秋最热时日,每年的秋燥“三伏”大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告别了“三伏”,日出是伏小乏伤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心秋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秋燥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日出“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伏小乏伤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炎夏日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清代的《清嘉录》总结说:‘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秋老虎’带来的暑热天气依然要维持半个月以上,但总的来说空气湿度大减,昼夜温差开始增大。”罗澍伟说。 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经常喝稀饭、清茶、菜汤、豆浆等;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萝卜、蜂蜜、菠菜、番茄、芹菜、薯类、莲藕、银耳、百合以及各种新上市的时鲜水果;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为有效驱除“秋乏”,罗澍伟建议,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爬山、慢跑、散步、做操等;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缓解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记者 周润健)20日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8-18 15:18:0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全县国土资源局检查指导地灾防治和废弃矿井封闭工作
- 67歲動作片巨星布魯斯威利罹患「失語症」退出影壇,家人稱仍會「盡情的享受生活」
- 傑克森順利成為美國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為美最高法院多元化設下里程碑
- 【書評】《宇宙超度指南》:中國版《銀河便車指南》,津津有味讀著故事,突然就被哲學思考攔腰撞上
- “后备厢集市”散发的不只是烟火气
- 原來NFT的功能不是只有割韭菜:從張惠妹到酒吧夜店,「會員卡式NFT」可能有哪些玩法?
- 看不懂說明書也沒關係,藥師教你一句話就能記住藥效、副作用會持續多久
- 把刀架在朱立倫的脖子上:從羅智強的政治軌跡,可看出他參選桃園的政治選擇
- 浙江安吉:推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显成效
- 劍指Google、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歐盟《數位市場法》可望於2023年開始實施
- 疫情下的歧視,馬國清寒學生無電腦上課遭教授辱罵
- 威爾史密斯的一巴掌,打出了「地獄哏笑話」的正當性困境
- 食品添加剂问答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三)
- 燒烤之兵法全攻略續集(五):讓巴基斯坦總理折服,更被蘇聯國宴指定的「坦鐸爾里雞」
- 《工作焦慮》:許多看似表現良好的人,實際上卻是處在隨時會「溺水」的狀態
- 人生發展或許就像一個漏斗
- 筑牢食安第一关 护航师生“第一餐”
- 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
- 距今50年前的「淺間山莊事件」,象徵日本聯合赤軍與新左翼運動的衰落
- Trader Joe's創辦人如何被蛋農啟發,把雜貨店經營成精品店,成為美國人的心頭好?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