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朱家安:女性不當兵怎麼爭女權⋯⋯是嗎?

文:朱家安

社會上跟女性相關的安女議題很多:月經、產假、當兵姓氏、麼爭嗎身材、女權物化、⋯⋯厭女、安女其他性別歧視⋯⋯不勝枚舉。當兵但對一些人來說,麼爭嗎回應這些議題的女權方法只有一種:「可是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如果女生要去爭取什麼,安女先當兵再說」。當兵基於很多理由,麼爭嗎這種說法不但不合理,女權也顯示說話的⋯⋯人缺乏討論態度或能力,以下我試圖說明這些考慮。

萬能鑰匙是好鑰匙但是⋯⋯

若一個說法能回應所有說法,那它八成不是好說法,舉例:

  • 笑死
  • 你媽知道你在這裡po廢文嗎?

當然,「可是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無法回應所有說法,它只能用來回應那些指出女性處境糟糕、需要改善的說法。然而:

  1. 這個方便的回話方式反而降低了說話者的說明力,使得他們在所有性別議題底下的發言都跟主題無關,只跟當兵有關。
  2. 若「可是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可以說明女性的任何糟糕處境都不存在,或者雖然存在但不需要改善,那有什麼理由讓「可是生理女性有月經男生沒有」無法達成相對的效果呢?

當男性消費男性

就像社會應該重視月經為女性帶來的不便並協助他們,社會也應該重視並改善兵役的公平和品質(或者進一步說,全球應該在避免戰爭方面更加把勁)。然而在我觀察到的範圍裡,抱怨「只有男生要當兵」的男性似乎沒有想要身體力行去改變這種現狀。台灣義務役處境確實堪憂,但對許多人來說,這個現狀只是面對女性主義倡議時,一個不用動腦的回話方案。不管別人是聊生理假、生理用品免稅/免費、結婚坐月子還是什麼東西,你都可以回「可是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

我不知道該怎麼評論這情況。或許有些男人認為能很方便的嗆女性主義者,比在當兵這件事上獲得公平待遇更重要。下一點可以看出這症狀的嚴重程度。

當男性自己製造困境

使用「可是男生要當兵女生不用」這種回話方式的人,通常假設女性多半支持只有男性要當兵,並且不關心這假設是否正確。事實上,在我一年前討論這篇文章構想的臉書串裡,就可以看到一些女性對此表態的記錄,也可以看到他們如何被其他抱怨只有男性要當兵的討論者忽視。

這場面老實說滿諷刺的,男性討論者先是岔開話題,然後忽視那些「還真的在乎這新話題」的女性。若有外星人類學家暗中觀察這些討論,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因此誤以為人類的認知和溝通能力有性別差異。

對人不對事

若這種回話方式的打擊點,是在於指控「女性的女性主義者」只在攸關自己利益的地方強調平權,那慣用這種說話方式的人,會因此更有理由尊敬並接受「男性的女性主義者」的意見嗎?或者說,雖然依照現代科學發現,我們很難避免自己無意識地被性別影響判斷,但你真的要有意識地讓自己變成那種人,普遍依照說話者的性別來決定他說的話幾分值得接受嗎?

鍋在誰身上?

說到底,只有男生要當兵,這件事情當初是男生決定的(我想戰爭多半也都是男性發動的),以當前我國立委人數比例來說,也是男性最有權力改變它。就算這些都不論,這個決定頂多也只能算是台灣人民的共同決定,而不是台灣女人的決定。這並不是說「所以男性反對只有男性當兵是自打嘴巴」,而是說我們不該認為女性特別有責任為此做些什麼,否則就沒資格倡議他們在意的議題。

此外,雖然我不喜歡這樣分,但女性在國防人權的爭取上並沒缺席,例如洪仲丘事件,最後促成國軍懲罰制度改革,在相關倡議中洪慈庸就扮演了角色。若要像我們的對手那樣以資格論,或許我們也可以說,那些在洪仲丘事件和其他國防人權事件中沒上過街頭的人,沒有資格抱怨女性不當兵。

兵役裡的性別議題

不過說到底,當兵跟性別有關嗎?當然還是有。在去年台大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等單位舉辦的兵役論壇裡,就有許多跟性別有關的討論。我們應該仰賴一半的人上戰場,一半的人在家等待嗎?這顯然很荒謬。但若人人都有服役義務,有哪些東西需要調整?吳怡農認為現有制度問題解決前他不支持女性服兵役,台大法律系教授陳昭如則指出了現有的國防單位裡陽剛文化的問題。

類似話語若是在網路筆戰上看到,或許會有人覺得只是女性不想當兵的托辭,但這些考量其實都很實際,就算不談能力和分工,光是現有的陽剛文化,就可能讓我們無法實現性別均衡的兵役。在《不只是厭女》裡,哲學家曼恩(Kate Manne)分析美國南卡羅萊納洲「要塞軍事學院」男學員對於招收女性的劇烈反對意見,就直指背後作祟的父權態度。例如,在當前軍事訓練中,訓斥和羞辱是常見手段,但想想看:男性能接受自己在女性同儕面前受辱嗎?(《不只是厭女》p.169)。

一些人習慣用「可是女生不用當兵」來防堵性別議題,諷刺的是,若你不在乎性別,也不太可能實現好的國防訓練,把「可是女生不用當兵」掛嘴上的人更可能的情況或許是,他們不在乎性別,也不怎麼在乎國防。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