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天慈
我的說們書計小姑,是考最你們認識的三毛,是後名畫陳家的二小姐。陳天慈在其新書《我的有獎姑姑三毛》提到,別說我老派,盤算當時的擬個社會稱呼講究禮數,不算是不讀距離感,只是姑毛該麼讓鄰里明白其家庭關係,也順便把誰家的小姑心裡第幾個女兒也分辨出了,大概是說們書計怕搞錯吧。相反,考最我們現代人那充滿個性化的後名畫網名,重在率性地表達自己。有獎上網淘個寶貝,也能被叫聲親愛的,心裡開心,二話不說立刻掃碼付款。
三毛這筆名也許太一目了然了,但卻實實在在表現出小姑的簡單和直接。小姑以前還得意地說過,三毛兩字筆劃總共七畫,三加七是十,十全十美,就在這平凡無奇的筆名裡。看來以後給自己取網名,也得先算算筆劃數呢!給自己取名,是拿回那個出生時錯過一次的權利,取什麼名字能表現想成為什麼人。我和其他小孩一樣總想扮演大人,給自己取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名字。和小姑一起生活的兒時記憶裡總有很多趣事。慢慢感受著小姑的想像力,帶著我漫遊其中。長大後回頭看才發現,當時的日子很開心,也很懷念小姑叫著我的名字,那個存在她心裡的名字。
小姑在我們童年裡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你們考最後一名,就有獎。」這句話一出,常常把旁邊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給嚇壞了。這倒轉的思維,像是倒著跑步的人生,不求最快,只求不同視野的愉快童年。然而,這種顛覆了固有求學觀的打賭競賽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我在心裡盤算著怎麼拿到小姑準備的獎品,真得好好擬個「不讀書計畫」,設定個小目標,先退後十名,再二十名,再三十名,一步步朝最後一名的寶座努力前進, 不對,應該是倒退。每次考試時,老師那尖銳的眼神,再加上道德感驅使,我不得不誠實作答,怎能明明會答的試題裝作不會答,這是對辛苦出題的老師不尊敬呢!然而這場競爭,班上的對手可不少,一個個虎視眈眈,不念書、不做數學題、不記單詞、不背課文、上課睡覺,連閉著眼睛都會的公民與道德都可以考個不及格的「好」成績,真是個中能手,我自歎不如。我的「強項」只是記不住文言文課文,數學題和我關係也不太好,其他就沒什麼競爭力了,成績老是在前幾名徘徊,一個不留神,還跑進前三名,離得獎的最後一名目標越來越遠。
小學班上有五十幾位同學,要考到最後一名和第一名,難度同樣都很高,還得算得準,一名不差,小姑也真是會出難題。
有次我拿了成績單回家給爸媽和奶奶看。小姑在旁把玩著她在各地收集的石頭, 嘴裡哼著不成調的音符,一眼瞥見我的成績單,搖搖頭,失望地說:「又是九十分, 你什麼時候才能考個最後一名回來,給我開心一下,我帶你們去吃仙草冰或愛玉冰。」可是事與願違,我又再一次讓她失望了。不怪競爭對手太強, 只怪自己能力不足,有負所托。前一和後一都做不了,只能做個平凡的中等生吧!
從小做班級後段學生的小姑,在《鬧學記》裡曾說希望教室就像一個遊樂場。她努力在我們這兩個小孩身上實現這個夢想,從田徑場到教室,處處希望我們找到歡樂, 享受學習。我們這兩個孩子也在她為我們建構的遊樂場裡開心地寫下童年的回憶故事。
這個學渣獎,我終究還是沒能得到。其實小姑也就是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她總是用好玩又有創意的方法來啟發連很多大人都不明白的道理。從小喜歡一個人閱讀的她,從來和學霸無緣,在學校也不是討老師喜歡的學生,在那個年代受盡委屈。
長大後我才明白沒有什麼學霸和學渣,全看你的專長在哪兒,興趣在哪兒。在數學上的學渣,可能是語文學霸,反之亦然。高分就能稱霸,少幾分就變成渣了,其實「霸」和「渣」的差別也不過是排序方向和觀看角度的不同而已。人生在世, 則是點線面、長寬高,甚至是四維空間的集合,是多維度的呈現。好與壞、對與錯, 豈是一條直線上誰先誰後就能簡單評斷的。
只要保有一顆愛學習的心,都該頒個獎項給自己鼓勵一下,不管你是學廣場舞的大叔大嬸,還是學走路的三歲小孩。學霸或學渣都不重要,只要不停學習,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享受這遊樂場課堂,並在人生跑道上得到喝采。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我的姑姑三毛:三毛逝世三十周年紀念發行,收錄從未公開的祕密趣事、珍貴照片》,時報出版
作者:陳天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在孩童天真爛漫的眼中,這位傳奇的女子,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一面?
書中收錄從未公開的祕密趣事、珍貴照片。
「小姑不會被遺忘。三毛在用她一貫充滿幽默和創意的方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的美好與遺憾。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
三十年前(1991年)三毛辭別了她曾經無比熱愛的世界。數十年來,這位傳奇女子用她的文字感動了世人,《撒哈拉的故事》至今以各種文字在國際上流傳,很多人都想活出像她一樣的自由靈魂。
三毛親侄女,雙胞胎中的妹妹陳天慈,也是三毛筆下那個「特別的天使」。在三毛逝世三十周年之際,以22篇回憶性質的散文,回憶幼時和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