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最上悠(Mogami Yu)
父母光是啃老接納孩子的真實想法,就能讓孩子改變
比「家裡蹲」更讓父母頭疼、浪潮連成感到心累的麼除母生有:言語或行為暴力、自殘行為、幼童也會各式成癮症、年中年女攝食障礙等問題。故意
孩子們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偏差行為,惹父是啃老因為他們無法感受自己痛苦的原始情緒,導致他們顯露出自己的浪潮連成次級情緒,飽受各種問題折磨,麼除母生如:扭曲的幼童也會想法、膨脹的年中年女情緒、不健全的故意身體感受和反應。為了解決那些自己無法感受到的惹父原始情緒,他們會希望父母能體諒自己難受的啃老心情。而說不出口或無法傳達給父母時,就會改以行動來表達「我就是這麼痛苦」。
比方說,子女的家暴行為可說是家庭內的恐怖攻擊,它不僅無法改善親子關係,還會帶來惡性循環,但是,這也等於是在告訴父母,自己的孩子或許正在受苦。
只是,有辦法用這種形式來傳達痛苦的,也只有力氣比較大的男性,或者是個性比較強勢,能夠顯露出情緒的人而已。
如果是無法訴諸暴力的女性或個性柔弱的人,就會透過繭居、飲食異常、攝食障礙、自殘行為等內向型衝動行來表現自己的痛苦,或者是對某事物成癮。例如,厭食症的另一面可能是無意識的絕食抗議。有些患者就是這樣,藉由讓自己生病,才終於得到父母的關心。不過,有些人並沒有這個意思,卻也得了厭食症,因此千萬不可妄加臆測他人的病因。
以下也是實際上經常發生的例子——爸媽一吵架,年幼的孩子就開始喊「我的肚子好痛」。於是,爸媽開始認真討論小孩的事,忙著打電話叫救護車,或一起帶孩子上醫院。而父母的「同心協力」讓小孩鬆了一口氣,因此到院後,腹痛也消失了……。
腹痛並不是小孩裝出來的。這是因為,即便是語言能力尚未成熟的幼兒,也會從父母的衝突中,感受到作為生物的生存危機,所以,他的本能才會用這種非語言的形式來傳達訊息。
然而,有些看不清事物本質的父母,就只會毫不在乎地說出「一遇到問題,你就裝病」這種話來諷刺孩子。有這樣的父母,還能指望孩子重視自己的感受嗎?
此外,在叛逆期走偏了的孩子也一樣。對我來說,從前那些暴走族在夜裡製造出來的喇叭聲,聽起來就像他們的悲痛吶喊——「老爸、老媽,求你們回頭看看我,體諒一下我的痛苦和寂寞啊。」
同樣的,孩子做出問題行為,也是為了傳達「自己正陷入窘境」。當一個不被父母接受,且笨拙、不成熟的孩子,試圖把自己的難處傳達出去時,他的問題行為或症狀就會「越演越烈」。而且不幸的是,事態並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那麼,為什麼除了幼童之外,就連二十幾歲的大孩子,甚至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子女也會故意惹父母生氣呢?
這都是因為,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們就因為父母,而不得不扼殺自己的「真實」情感。
就像嬰兒哭鬧一樣,年幼的孩子也會撒嬌或鬧脾氣。上了幼稚園或小學後,也會吵著「我想買那個!」「我不想念書!」之類的。此時,父母可能會罵:「不可以任性」,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父母還是會讓孩子大哭一場,把想講的話講完,也就是讓孩子表達「真實」情感,使孩子的壓力得以抒發。
孩子還小時,對父母不滿的話,頂多就是吵著要買便宜的餅乾糖果,或是摔摔玩具就過去了。
然而,若小時候不能表露那些情緒,那麼長大後,就會用不健康的形式將壓力囤積在心底。由於孩子無法將「真實」感受傳遞給父母,因此沒辦法順利學會「處理情緒」的技巧,換言之就是無法重置自己的心情。
正如我在前面提過的,「真正」的感受又叫做「原始情緒」,也有人會稱之為「心靈的指南針」。這是生物的本能,若能感受到自己的想法,並有建設性地表現出來,我們就能傳達自己的意願,做自己喜歡的事,或擺脫不喜歡的事。假如從小就一直被父母用「別說那種傻話」來阻止自己說出感受,那麼長大後就不敢說出想法,只能夜夜哭泣了。然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變成只會看別人臉色行動、害怕失敗、無法挑戰新事物的人了。到頭來,不但無法磨練獲取成功的技術,還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感受、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真實感受屬於本能,因此和身體感覺有密切關聯。正因為如此,人一旦壓抑了真實的情緒,就會影響健康。症狀因人而異,有的像得到厭食症一樣,感受不到飢餓;有的像暴食症一樣,吃再多也不覺得飽;有的像過勞一樣,不管做什麼事都無法健全地感受到疲勞,進而引發感覺異常,例如無法恢復的慢性疲勞、倦怠和疼痛,或是對割腕產生快感等。
相信各位已經知道,能幫助那些孩子解決問題行為的,就是「父母用心聆聽孩子的真實心聲」。不管對年幼的孩子或成年的子女來說都一樣。年齡不過就是一組數字而已。
小時候沒學過怎麼寫字的大人,就算活到一把年紀,也只能從基礎的單字開始學起。同樣的道理,如果成年之前沒有養成健全的心靈,那麼這位大人也只能從兒童的程度開始學起。不管外表多成熟,內心的本質還是跟小孩一樣。父母親的影響就是如此之大。
然而,與未成年孩子不同的是,成年子女還得被「我都幾歲了,到底還要對年邁的父母說多久的幼稚話」的罪惡感所折磨。而這種因內心糾葛而生的煩惱,是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膨脹的。我們千萬不能忘記這件事。
「生氣的人就是遇到困難的人。」
這是心理學界常講的一句話。有心病和心放不開的人之所以生氣,並不是因為他們想生氣,而是因為他們的背後有焦慮、寂寞、悲傷等真實感受(原始情緒)在影響他們(請參考下方的圖)。他們想消除這些痛苦不堪的情緒,卻又因為太痛苦而無法面對它,所以才把真實感受埋藏起來,然後想盡辦法逃避它。而情緒不斷累積、膨脹後,就會溢出,化為怒氣與衝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