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教学改革推动科学教育提质
科学教育是实践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教学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改革重要基础,也是推动提质教育、科技、科学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理念的实践重要交汇点。现代科技哲学认为,教学教育科学概念、改革事实、推动提质理论、科学规则并不是实践悬浮于科学实践之上的抽象建构,而是教学教育在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以此认识为基础,改革国际科学教育界正在经历以“科学实践”为核心的推动提质发展转向,实践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深刻洞察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推进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工作原则,注重发挥实践教学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成效中的积极作用。 培育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然要求 完整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的理解、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方法的运用、科学伦理和价值观的认知等多个方面。我国传统中小学科学教育普遍注重学生对科学事件、科学结论的记忆与运用,相对弱化了对学生科学研究兴趣的激发、科学研究思维的养成、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等。全面培育中小学生科学素养,须注重发挥实践教学的独特价值。 实践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养成科学研究思维,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际体验参与观察、文献阅读、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真实科学研究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普遍性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理解科学命题如何提出、科学规律如何发现、科学概念如何建构、科研活动如何开展等问题。 实践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形塑学生科学研究伦理。通过接触制造制作、种植养殖、工程实践等产业一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技术带动发展的真实情境与实践场域,更为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更加真切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敬畏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和价值观。 实践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提出科学命题、潜心科研工作的重要内生动力,而中小学恰恰是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关键时期。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之余,更加直观地感受科学的魅力,产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动力。 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教学既恰逢发展新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课程设计不够科学、师资力量不够充分、社会参与相对滞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需要系统规划、科学施策、协同发力,推动科学教育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一是注重实践教学主体的多样性与互补性,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合理规划课前、课中和课后时间,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科学分配教学时间和任务,做好学科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衔接;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社区科普活动等增强家长科普意识,转变部分家长的功利化教育观念,引导家长从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课后、周末、寒暑假等时间为其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挖掘科技馆、少年宫、天文馆等活动场所和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机构的科学教育资源;深化校外培训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管市场”与“育生态”并重,加强科学教育校外优质供给,鼓励科技类非学科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使校外培训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二是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连贯性,推进大中小学整体谋划。科学素养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前后贯通的过程,不同学段实践教学需遵循教育规律,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培养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差异性,避免出现目标断层、内容重复、形式单一等问题。具体而言,小学阶段要注重通过直观感受和体验激发儿童的科学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中学阶段要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规范和科学思维,为大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大学师生也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走入中小学,通过参与实践课程设计、教材内容编写、课后服务活动等方式,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和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是注重实践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导向性,推进育考评有效衔接。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发挥着“指挥棒”作用,深刻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目前,中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分科为主,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考核内容以知识点为主,评价标准以分数为主,在升学压力之下,往往容易出现只顾“刷题”而对实践教学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学生考试评价需适当突出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北京市2023年9月公布的新中考改革实施方案便是一个积极信号。方案将物理科目的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强调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能力并重。各地也应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倒逼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作出科学调整,充分发挥教育需求侧管理对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助推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综合一次查!四川资阳探索推行融合监管新模式
- 劉憶如:美國救市退場,景氣V型反轉的挑戰|天下雜誌
- 潘建伟等实现百公里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新闻—科学网
- 最新《科学》论文备受瞩目,背后却有段曲折故事—新闻—科学网
-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硅橡胶餐具中21种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二)
- 想要留住95后员工的老板们,“冠企荟”了解一下
- 打击侵权假冒在行动|浙江慈溪查获一起重大汽车零部件商标侵权案 货值超4500万元
- 汉阴县医保局举办“医保大讲堂”活动
- 清水河流域水质综合分析与评价(二)
- 广州、成都等多地网友均称看到不明飞行物
- 县平安办第三督导组到县财政局开展专项督导和平安建设知识宣讲
- 巴基斯坦一檢查站發生恐怖襲擊 4人遇難
- 解读《民法典》之妇女权益保护
- 早期鱼类游泳速度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新闻—科学网
- 途经雅西高速拖乌山段须谨慎驾驶
- GDP保四 確保內需不失溫|天下雜誌
- 巴黎奧運會火種將於8日抵達馬賽港
- 理论宣讲遍地开花 文明实践纵深推进
- 杨树叶片如何长大?我国科学家找到关键基因PtoGRF9
- 天津静海: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宣传活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