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美國眾議院無異議通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重返WHO

台灣近年來在中國打壓下,美國自2017年起就未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眾議支持雖然連續2年都有超過10個以上的院無異議員身友邦國共同提案,要求討論讓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大會,通過台灣但皆未能通過,觀察美國眾議院今(22)日無異議通過提案,份重返要求美國國務卿研議策略,美國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地位。眾議支持

《中央社》報導,院無異議員身台灣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通過台灣隔年即退出WHO,觀察由中國取代原席位,份重返2009年開始以「中華台北」名義及「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大會,美國2016年台灣政黨輪替,眾議支持總統蔡英文上任,院無異議員身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林奏延直至WHA會議2週前、網路報名最後1天才收到邀請函,且當中增加了「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一中原則」等文字。

2017年5月9日WHA網路報名截止,台灣仍未收到邀請函,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失去觀察員身分,連續兩年雖然民間團體、立委、衛福部等都透過各種方式要求重新加入,並呼籲各界重視台灣的重要性但都未能順利參加。

台灣從2009年至2017年,申請參加WHO的154場技術性會議,只獲邀出席46場;2017年18件申請案只有5件獲准,13件被拒絕。

  • 【圖輯】確定今年與「世衛體系」無緣,但WHA、WHO干我們什麼事?
  • 八年來首度沒收到邀請函,WHO今證實:「目前」沒打算邀請台灣

美眾議員2次提案通過:若台灣未能出席,國務卿必須報告

(中央社)美眾院議員約霍提案、新任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恩格爾連署的支持台灣重返世衛組織法案,今天在眾院無異議通過。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研議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觀察員地位。

這項法案去年也曾在聯邦眾議院表決通過,但因為參議院議程緊湊,未能排入參院法案表決議程。根據規定,在新國會成立後,所有未經參眾兩院通過生效的法案,都必須重新提案。

美國新國會在3日正式走馬上任後,約霍(Ted Yoho)在小修法案內容更新至最新資訊後,於8日再度提案,並獲得麥考爾(Michael McCaul)、恩格爾(Eliot Engel)、夏波(Steve Chabot)與費茨派垂克(Brian Fitzpatrick)共同連署。

這項法案今天在眾議院院會無異議通過後,將送交參議院表決。法案主要是要求美國國務卿研議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界衛生組織(WHO)觀察員地位。

法案指出,台灣從2009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活動。但在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台灣國際空間遭到中國打壓,2016年世衛大會邀請函姍姍來遲,2017與2018年更是未能接獲邀請。

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應支持並協助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若是台灣仍未能獲邀出席,國務卿必須提交報告說明。

美國國會長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去年5月世衛大會召開前夕,包括現已退休的時任眾院外委會主席羅艾斯(Ed Royce)與恩格爾在內的172名眾議員,聯合致函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要求世衛組織應無條件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及相關技術性會議。

美國國務院的一貫立場則是支持台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也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去年出席世衛大會時,曾公開發言力挺台灣,強調台灣不該被世衛組織排除在外,表示對於台灣不能參與世衛大會,「我們再次表達失望」。

  • WHO二度拒絕台灣,但留學生出席「模擬WHA」:我們有權以「台灣」之名加入

台灣今年打算怎麼做?

《新頭殼》報導,外交部本月15日曾表示,今年的推案目標會在「爭取WHO邀請我們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第72屆WHA。」

WHO第144屆執委會(EB)將在今年1月24日至2月1日舉行,外交部決議暫緩在執委會提出「本國以觀察員身份出席WHA」一事,選擇將重點擺在5月的WHA。

外交部也表示,選擇這樣做有3項原因,第一,EB成員共有34國,與會者多係相關國家的技術官員或專家,且非EB成員國多數不會派員與會;而WHA主要是由194個會員國之衛生部長層級官員參加,所以WHA的重要性及受國際媒體關注程度遠較EB更高,因此就推案效果而言,在WHA討論我案更能讓全球醫衛社群瞭解我案訴求,並凸顯臺灣參與WHA的正當性。

第二,就過去透過友邦在EB提案經驗來看,主要國家認為EB是討論技術、專業議題的場合,並非討論政治議題的適當場合,所以,他們並無法積極支持台灣在EB提案。

第三,EB對台灣推動以觀察員身分出席WHA並無決策權,即使EB就我WHA觀察員案做成有利台灣的決定,亦僅係建議將台灣的案子納入WHA臨時議程,仍須再由總務委員會審議。

據《維基百科》,觀察員是指一個國家提出申請加入WHO後,在這申請沒有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組織法、程序接納之前,由WHO考慮工作實際需要,可以邀請這些提出申請的國家或地區、組織,作為「觀察員」參加WHA和WHO其他委員會,但沒有投票權及人事分配權,每年僅可參與一週的WHA,無法取得關於世衛的重要文件,參加會議也必須逐案申請。

而WHO官網指出,第1屆WHA就有幾個「觀察員」分別來自9個非會員國、軍事部門、聯合國和數個衛生機構,它們在許多方面都是世衛組織的前身,包括泛美衛生組織和國際衛生公共辦公室等。

而2018年5月的WHA觀察員則有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各國議會聯盟、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馬爾他騎士團及代表天主教會的「聖座」。

新聞來源:

  • 美眾議院無異議通過 支持台灣重返世衛組織(中央社)
  • 台灣參與世衛之路 總受政治干擾(中央社)
  • 「以觀察員身份返WHA」外交部:目標在WHA而不會在EB提案(新頭殼)

核稿編輯:羊正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