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專訪】賈彞倫《延平北路十段再進去的李姓人家》:寫小說既是逃避,也是直球對決自己的人生

文:翟翱

「我寫作就是專訪再進為了取悅讀者,看他們爽我就爽。賈彞決自己」賈彞倫說。倫延路段李姓

賈彞倫以肉文出道,平北出道原因頗有當文字肉身菩薩的去的球對況味。2008年左右,人家人生他常逛的說既男同志情色文學論壇遭警察以違反「刑法235條」掃蕩【註】,許多創作者嚇到不敢寫,逃避網站收攤,也直便索性下海,專訪再進「我發現台灣人寫的賈彞決自己東西變很少,就想不如我來寫吧。倫延路段李姓」也因此,平北賈彞倫的去的球對小說從情慾禁忌到青春校園、家庭想像,人家人生還多了一份「台灣味」。

台灣同志情慾文學第一品牌

2015年,賈彞倫出版《Twins-我和他》,寫一對成長於南台灣、天差地別的雙胞胎,陰錯陽差在台北重逢後相互吸引。遊走在亂倫犯禁邊緣固然引人側目,更稀奇的是,賈彞倫在小說中使用台語文,還堅持用台語文「正字」。此外,他將主角設定為平埔族,談性說愛之餘,也鋪展台灣文化。

「後來編輯要我把主角的衣服穿回去,這讓我很掙扎。我沒有要以作家這名號跟人自我介紹,也沒想在文壇混,為何不能成為台灣同志情慾文學第一品牌?」

話雖如此,16年賈彞倫出版《迴家/17.34.51》,故事畢竟有了更多向度,開始臨摹家的可能。其後自行出版《夜行列車》,依然是「穿起衣服比不穿衣服多的故事」。對此,賈彞倫說,「我發現我可以讓讀者的大頭小頭都感動到。」

小說風格從肉慾到清水,讀者不會反彈嗎?「如果有人不爽,那我就再寫肉文給他們看,然而,讀者其實是會跟作者一起成長的。」賈彞倫表示,很多老讀者像他的朋友,「我大概知道一百多個讀者的年紀,所以知道他們真的跟著我一起變老,人生也漸漸有不同的煩腦。」

新作像青春同志版《孤味》

新作《延平北路十段再進去的李姓人家》(以下簡稱《李姓人家》),正是集結賈彞倫拿手的青春校園與家庭變奏的大成之作。小說以住在社子島的「李勤」自述他熱鬧又混亂的大家庭開場。李家男弱女強,從阿嬤到李勤母親都是雖然傳統但強悍的女性,此外還有兩個姊姊兩個妹妹。小說一開始,李勤母親正懷著最小的妹妹,大姊卻也未婚懷孕——一場家庭風暴正要上演,李勤則誤打誤撞進入學校棒球隊。

李家人仰馬翻之際,青春蒸騰的熱氣與色氣也到來,李勤發現他有一個神祕仰慕者,隊上其他男孩也與他產生似夥伴又若情人的遐想。因此,《延平北路十段再進去的李姓人家》既是同志故事,也是成長小說。尤其,李家突然冒出一位多年不見的「黃姓阿公」,則讓《李姓人家》變成對家庭想像更前衛的同志版《孤味》。

社子島是小說舞台,也讓《李姓人家》有了些許階級與同志的矛盾。賈彞倫說小說主角原型來自他的一位讀者。「幾年前我到台北辦讀者見面會,有一個身形瘦小面容清秀的大學生到現場。我們聊了一下,知道他住在社子島,就請他帶到我社子島晃。社子島不同於台北市其他地區,因為禁止開發,是一個只有遷出沒有遷入的地方,所以人跟人之間很緊密,鄉里的氛圍可能更像中南部鄉村,隨便就會撞上親戚。到了之後,他急忙要我走小巷,因為很怕被親戚或鄰居看到。」

「畢竟一個不認識的大叔配大學生,看起來很醒目。」賈彞倫開玩笑說。

小說以住在社子島的男同志切入,讓主角李勤成為邊緣中的邊緣;他之於其他同學,就像社子島之於台北市,表面上一樣,內裡卻不同。然而,李勤的階級出身小說中僅點到為止。賈彞倫表示,球隊的向心力與制服其實會弭平彼此的差異,「不過對李勤來說,社子島這個故鄉多少有點像『原罪』,讓他缺乏自信,也綁住了他。」

面對喜歡的人,李勤糾結這樣的出身讓他跟不上別人的生命節奏,同時自嘆「別人生來就是要跑、要逃,要飛翔的,而我卻無法切斷與家庭、土地之間緊密的關係。」故土、家庭是羈絆也是牽繩,帶給人自信與自卑,使《李姓人家》的男男校園情有了更複雜的討論——當愛情讓人飛翔,卻有可能選擇留在原地。

e1BzijxLF7Zvbam3Photo Credit: 鏡文學提供

返還家族女性被遺忘的能量

《李姓人家》寫盡家族、土地與人之間的複雜情感,賈彞倫其實來自小家庭,「我家只有三個人,所以常常想像大家庭會是怎樣。這也讓我體會到人生就是有得有失,孤僻也有好處,我就是比較孤僻的人。」因此,「寫這本小說多少也是我嚮往那樣熱鬧的家吧。」

至於《李姓人家》女強男弱,賈彞倫的原生家庭卻是以父親為主。「去年我母親過世,我回南部的家,發現少了母親,變得一團亂。過年我花了好幾天整理,半個月後再回家,又是一團亂。」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家是靠我媽撐起的。女性其實是很強大的力量,只是我們通常太過習慣而忽視,只是很多時候她們都被男人綁住了。她們之於丈夫乃至家庭,就像一個結與另一個結,相互拉扯。尤其我媽那一輩的女性更辛苦,於上她們面對的是再傳統不過、過去靠威權管教的長輩,於下又要面對可能已不甩規則的新世代。」

「她們就像夾在不同材質的板塊間,不斷被擠壓,同時動彈不得。」賈彞倫結論。

寫著寫著也把自己織進小說

我本以為《李姓人家》看似過分青春浪漫的同志愛情是幻想,怎知小說的家庭模樣其實也是——來自賈彞倫撐開自身現實的逼仄。

賈彞倫透露母親生前常常為父親煩惱,甚至得恐慌症,後來才知道父親可能有亞斯伯格傾向,「我爸跟我媽就像兩個不同星球的人,無法溝通,然而直到她過世前幾個月,她才發現這件事。」言談間,稱不上為母親抱屈,而是看透世事的語氣。因為賈彞倫發現自己跟父親與母親越來越像。

「我爸是理工宅男,當年我要讀歷史,他出動全家人阻止我。以前我總覺得我們南轅北轍,連政黨傾向都完全不同。他買很多書,家裡有一整排電子工程書籍,我也買很多書,有哲學有文學的。這兩三年我才驚覺,我跟我爸其實很像,只是各在兩端。我們都愛買書,也都很固執。我媽生前常把『歹勢』、『失禮』掛嘴邊,很怕麻煩人,我現在的口頭禪也是『歹勢』、『麻煩你了』。到頭來,我們常常複製父母的樣子,只是我們一直不願意相信。」

這或許解釋了《李姓人家》中李勤感到被家庭綁住的無奈。飛行,對習慣走在地上的人來說,仍是想像。

訪談間,賈彞倫透露自己是投手,帶領一個業餘野球隊,「真的是『野球』,因為我們都不是專業出身,而我莫名成了類似教練的角色,還負責投球。」

「這讓我想,為何我筆下的主角通常很沒主見?是不是因為現實中的我是控制狂?然而,那些看似很有主見的自信,是不是為了遮掩我內在的不自信?」從實到虛,又從虛到實;小說是人生的幻影,人生也是小說的一部分。

訪問最後,我好奇賈彞倫擅長什麼球路?他回答「快速球」,不知為何他天生投球就是比一般人快。因此,賈彞倫是三振型投手,靠直球解決打者。我問,這樣不會很耗球數,很容易受傷嗎?「會啊,但就是爽。」

投手丘的直球與小說裡彎彎曲曲的生命折射,都是賈彞倫。寫小說既是逃避也是直球對決自己的人生。

註釋

「刑法235條」是警察取締所謂「猥褻」圖文、影像之法源。民國95年大法官釋憲「釋字第617號」,認定具「適當安全隔絕措施」者,如加封套、警告標示等,可使「一般人無法得以見聞」便不在此法範圍。此後,法院在實務判決上才納入是否具「適當安全隔絕措施」衡量。如成人網站的「你是否達18歲」、「是否知悉網站內容是給成人看的」等設計,可作為「適當安全隔絕措施」,因此不成立犯罪。

本文經鏡文學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