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音樂萬萬歲第4號作品》:蔡琴、潘越雲眾歌者齊力獻聲,呈現更細緻人文的流行歌曲

文:左山維

我常在想是音樂越雲否因為曾經的眾樂樂越來越私密,公共分享流行音樂的萬萬空間慢慢變成了私人空間。歷史可能是歲第聲呈由勝利者書寫,也可能是號作由倖存者書寫。本世紀初最後的品蔡幾位巨星,變成了聽眾小學中學大學的琴潘曲共同回憶,那是眾歌者齊博物館的音訊導賞,再豐富也只是力獻一個入口。

珍貴的現更細緻行歌只是因人而異的時光隧道。但其實不合時宜的人文流行音樂,需要一個適當的音樂越雲空間,讓歌曲一首首攤開來,萬萬從容展示它們本身的歲第聲呈質感。很多表演形式在消逝,號作它們曾經創造出的品蔡這種凝聚力也在消逝。歌曲需要一個欣賞的場景,剝離開當年的行銷手段之後,單純呈現那些精緻的工藝品的魅力。

台灣的電視節目類型一直包括了音樂類這個傳統,甚至曾經一度影響過工業。我想它們的源頭可能來自上世紀中的美國。這些音樂節目建立了以歌曲為基本的鑑賞認知,將實體型態的songbook延展為抽象的分類和概念。只是如今這些節目越來越少,或者變成時不我予的平台,資深的歌手和經典的作品停留在舊時空。儘管好多歌手明明很活躍地不斷巡迴演出,卻也似乎很沈靜,沒有聲音。

《音樂萬萬歲第4號作品》邀請馬世芳擔任主持,整個節目的型態有了明顯調整,像是要更脈絡化地去呈現不同的音樂人和作品,為流行歌曲找到一種更細緻更人文的表演場景。

音樂萬萬歲4_主持人馬世芳Photo Credit: 公視提供
主持人馬世芳

有時候這節目帶出的是一些傳統面向的演出,比如邀請鄭怡和潘越雲這樣的歌者,她們的表演方式相對固定,選曲也很容易猜到。但她們談話的部分提供了緩衝,吸引我繼續看下去——面對馬世芳,她們可以進入一種較為放鬆的狀態,還原過去錄製歌曲的點滴,這些聽來比前幾年某些流行的書籍更可信。

潘越雲演唱經典歌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Photo Credit: 公視提供
潘越雲演唱經典歌曲〈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

有時候,節目帶出有主題的企劃,經由馬世芳介紹,手法像雜誌專題操作,採編的邏輯有新鮮感。比如「封麥與封關」嘗試用龐大卻年輕的方式重新演繹江蕙和費玉清的名曲,大編制和重譯都不乏歌手在做,但這一期音樂萬萬歲試著保有老歌本身的面目,輔以新世代的口氣,再加當年的背景解說,為這樣的演繹添加了一些思辨,既不是徹底顛覆和改編,也不是照單全收,組合起來就像在梳理當年的流行文化演變。

又比如「二十世紀前後暢銷專輯」則讓當初某些過於陽春的流行歌有更公平的機會。這些當年「爛大街」的流行歌,從新世代歌手的口中是否還能散發作品的魅力,當年的流行是美麗的誤會,還是真正雅俗共賞,我在觀看這一期節目時,腦子裡就蹦出這些疑問。節目裡歌手的演繹可以聽出高下之分,但他們不是在參加比賽,節目組也不想製造出那樣的氛圍。作品的原初魅力和節目的觀賞性緊緊相連。

也是後知後覺發現,蔡琴也去了一次《音樂萬萬歲第4號作品》。整個表演比幾年前綠色洋裝那次狀態好了很多,聲音更沈穩。更意外地是,她首次在台灣電視節目上唱〈一生都給你〉。

隱約記得她在採訪裡講過,加入點將之後感覺自己被市場忽視了。點將的最後一張專輯在那個年代還罕有地在標題點兩首歌,似足七十年代的唱片推歌作派。〈一生都給你〉放在B面第三,搭電視劇雷雨主題曲,但當年連續劇唱紅主題曲的日子已過去了。

蔡琴_200903_3Photo Credit: 公視提供

《傻話/心太急》發行的時候,台灣主流的流行音樂型態越來越朝歐美街頭的節奏靠攏。李驥特地在卷首寫文一篇,強調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取向,做這樣一張專輯。整張專輯走精緻的成人抒情風格,更突出配樂的張力和聲量,突出樂器的音色,完全拋棄K歌和苦情歌的旋律及製法,扔掉文案上的詮釋,在當年商業流行音樂的範疇看,這是以近乎素顏的面貌呈現出歌手的聲音和選曲取態。形象上卻又凸顯了蔡琴的豔麗,浪蕊浮花,是她最好的年代。

這張專輯集合了民歌退潮到華語流行成型不同資歷的音樂人,黃慶元,王海玲,張弘毅,鈕大可,嚴志宏,熊美玲,也曾經在台灣本土唱片公司林立時,遊走過不同的廠牌,留下各種繽紛的作品。《傻話/心太急》和陳亞蘭《若是聽人講》伍思凱《舞月光》是最後一批點將推出的原創專輯,同年還有飛碟藝人的紛紛離巢,UFO logo即將變成歷史,國際公司開始在台灣攻城掠地,蔡琴的確是親證歷史的人之一。

《傻話/心太急》不是一張驚世駭俗的唱片,但卻幫助我從耳朵吃快餐的模式中走了出來,把聽音樂當成了冒險。十年之後,蔡琴已經貴為發燒界超級天后,把〈一生都給你〉再她的另一張唱片裡又收了一次,還在一片驚詫聲中入圍了金曲獎。

歌手與聽眾的身份都改變了。當如今蔡琴出現在電視上,消化了觀眾在疫情中的期待,她把這些理解轉化成這場又熟悉又陌生的小型演出,電視又再度凸顯了它的功用,這種即時的連結,又帶著正經和嚴肅的體驗。這種體驗一定因為疫情期間大家的生活方式而被放大,讓人感覺新鮮,也無不懷抱感傷。流行音樂是如此微小的史,在全世界停滯時再看,那些所謂無意義的事竟也讓人暢快呼吸。

蔡琴_200903_2Photo Credit: 公視提供

全世界因為疫情停擺,我們無法隨意旅行,放心出門的時候,電視音樂節目與各種網路短片交雜在一起,製造出難得的聲響。《音樂萬萬歲第4號作品》創造出了一個特別的空間,不管是梳理歌手輝煌的事業版圖,還是通過企劃重新演繹過去的作品,觀眾很容易獲得一個重新欣賞的機會。重新欣賞,是說拋開過去刻板的印象,從流行文化的歷史及如今當下的社會情勢嶄新地去接受和分析一首作品。我很期待蔡琴本周日再度登上這個節目的舞台,再次證明自己的魅力不是一種迷信。

《音樂萬萬歲第4號作品》節目播出資訊

  • 公視主頻每週日晚上九點首播
  • 公視3台每週六晚上八點重播
  • 更多資訊請上官網查詢,詳情點此

延伸閱讀

  • 專訪《音樂萬萬歲4》主持人馬世芳:重新定義音樂節目,這個時代不比任何時代差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