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乘着“春风”招工引才!海宁与人才“双向奔赴”

人勤春来早。多日以来,招工海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楼的海宁招聘市场人头攒动,求职者们络绎不绝,奔赴满怀期待地递交着简历,春风为新一年的招工工作精心谋划。


眼下,海宁“春风行动”春季大型招聘活动在海宁市各地火热开展,奔赴不少镇(街道)积极响应,春风纷纷加入这场人才交流的招工盛宴。


图片


都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奔赴一头系着发展大局。春风那么,招工面对春节前后劳动者集中求职,海宁海宁市是如何乘着这股“春风”为企业破解人才问题?帮人才解决就业焦虑?



夯实支撑点

为“双向奔赴”搭建交流平台



现场招聘会是最常见的人才交流方式,其有效性和直接性使得它在各种招聘手段中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使得双方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条件,从而更容易达成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因此,尽管招聘方式多种多样,但现场招聘会依旧以其真实、直接的互动方式受到广大求职者的青睐。

图片
“月薪是多少?”“企业环境如何?”“福利待遇都有哪些?”连日来,许多求职者纷纷来到招聘会现场,在企业招聘海报前驻足浏览,详细了解自己意向岗位的一切情况。不少求职者更是连续数日前来,只为找到合适的岗位。

“现场交流有安全感,信息也能得到及时回复。”招聘会现场,投递完简历的沈女士告诉发布君,她最信任的方式依旧是各类现场招聘。

走访中发布君发现沈女士的偏好并非个例,大多数求职者,甚至企业,都更倾向于选择现场招聘会作为求职和招工的主要渠道。

图片

事实上,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就业换岗流动高峰期。今年,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海宁市通过办展会、送服务、讲政策等系列措施,全力支持帮助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求职者就业,开展“海宁市第十九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退伍军人专场招聘会”,集中为企业与求职人员搭建面对面的招聘平台,为海宁市经济发展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图片

现场招聘会固然备受欢迎,但其地域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对于外地求职者、因事无法到场的求职者、尚在高校的大学生而言,网络直播平台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广的优势,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求职渠道。

“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海宁的优质岗位。”3月5日晚,海宁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戈变身“直播带岗”主播,重点推介海宁、讲解政策、介绍岗位,带广大求职者找工作,这也是我市今年首次采用“局长直播带岗”这一形式。

图片

相比起以往的网页招聘,直播带岗更显人情味。求职者来到直播间,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企业招聘条件、薪资待遇等情况,还可以在线答疑解惑,临场感不输现场招聘。当天,“局长直播带岗”活动持续一个半小时,再现观看直播人数达7.1万人次,接受线上简历112余份。

“可以说,网络直播打破了时间、地域局限,打破企业与求职者的物理隔阂,使供需对接更加精准高效,进一步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找准突破点
高效推进赴外招工引才


随着海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我市企业的用工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为助力企业发展,帮助外省劳动者提供更多优质就业服务。近年来,海宁与多地建立了高质量互帮互扶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关系,通过举行座谈交流、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等常态化活动,搭建用工企业与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桥”。


“要多少人才”“要怎么样的人才?”海宁市聚焦重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劳务输出大省,创新劳务协作招工模式,让专场招聘会走进外省。


今年2月期间,多支招聘小分队整装出征“招兵买马”。分别奔赴云南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地,开启“抢人”模式,全力保障企业节后用工需求。


“走出去”策略在对外招聘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招聘效率,加速企业“寻人”速度,并与劳务协作地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同样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图片


今年,我市实现企业与劳务协作地村级组织合作共建,将县与县之间的结对合作关系拓展到企业与村的层面,帮助企业直接与当地基层组织建立联系,减少中间环节,推动更深层次、更便捷高效的协作。


“7家企业与云南省绥江县、永善县14个村(社区)劳务合作社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这是我市企业首次独立与村(社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开启了我市企业与当地基层组织常态化合作的先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以工招工、以工带工、以工稳工”形式在企业招人留人工作中的良好效果,今年海宁市人社部门经企业申报推荐,聘请了首批8名“老带新”企业员工“招引大使”。


图片


其中,浙江凯耀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主任周德发,三年来通过企业“老带新”机制,为所在企业引入新员工390人;晶科能源(海宁)有限公司的盐津籍员工姜勇,引入新员工48人。对于这些“选择海宁、留在海宁”,并且能够现身说法向自己的老乡推介海宁企业的优秀员工代表,人社部门进一步支持、鼓励、引导他们为海宁、为企业员工招引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造更友好的就业环境,提升劳动者获得感,是留人留才的“硬通货”。未来,海宁市将引导企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增加员工福利和人文关怀。同时,在规划人才公寓、新建学校等相关保障设施时,充分考虑到本市各区域的产业需求,让员工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产业工人引得进、留得住。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