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推薦文:以亞洲女性觀點出發的「推測設計」視野

文:宮保睿(推測設計師、年革女性藝術家與策展人,設計目前為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課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設計互動系碩士學歷。薦文計視曾獲2018台南新藝獎與2020年美國Core77設計大獎的亞洲野推測設計獎。認為設計是觀點⼀種研究方法與思考工具,探索各種可能性,出發測設且批判過去與現在,年革女性推想未來)

設計、設計批判、課推推測與探索未來的薦文計視想像力

「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被視為中性,但它應具體化成一種特定的亞洲野方式去看待這個世界。」

—— Dunne & Raby

事事瞬息萬變,觀點在我寫這篇推薦文的出發測設同時,很多事都正在消逝、年革女性發生、改變與重新定義。

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思維,在西方世界的設計、藝術文化領域,從萌芽、擴散到散播思想的種子不到十幾年,而對於亞洲甚至是台灣在設計教育之中,這樣的設計思維與實驗也逐漸展開,在各個設計與藝術學校慢慢地培育,期望有一天,可以以學校作為實驗室去嘗試各種探索,並以推測作為根基長出對於未來的想像力,挑戰我們被自己、世俗與現實框架住的狹隘假設與成見。

回過頭來看,就於設計教育上,如果可以讓學生在學院體制之外看到相關的研究或是文獻,在學習與拓展知識上有非常大的幫助,加上如果可以以熟悉的文字作為吸收資訊的來源,在效果上絕對是事半功倍。以台灣來說,有繁體中文翻譯長谷川愛的這本《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對於推測設計這樣新興設計思維有興趣的莘莘學子們,絕對是一大福音。這本書除了娓娓道出以長谷川愛觀點的推測設計相關脈絡,也包含了「20XX年革命家發想工具」幫助想要嘗試這樣設計思維方式的,不管是學生、設計師、藝術家與各種人類有更系統性的方法來想像與探索。

真的無比開心長谷川愛出版了這本書,也非常榮幸被長谷川愛邀請與藝術家顧廣毅一同寫上〈台灣:在亞洲尋找未來的想像力〉這篇介紹台灣推測設計相關的專文。我與長谷川愛的相遇,可以回溯到碩士時期,也就是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設計互動系(Design Interactions)的時光,我們其實是學姊與學弟的關係。但十分可惜,我們沒在英國倫敦同時學習以及實體的相遇。

不過記憶中,我們第一次一同出遊是在剛好長谷川愛一起參與我們這屆系上的東京交流之旅,一起交流位於早稻田大學尖端生命醫科學中心生物實驗室的metaPhorest,長谷川愛對於日本的熟悉,也讓我們的東京體驗更加在地與豐富。主要一起密集的合作,是在2017年伊日藝術台北空間的「非典人類——跨領域藝術展」一同經歷佈展與策劃工作坊,一起呈現東亞藝術家與設計師,如何探索人類社會因科學技術的發展所產生的倫理問題,想像擁有先進科學技術的未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引進亞洲獨特的觀點也是那次展覽的一大主題。

而亞洲觀點的推測設計視野,在這本《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書裡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常常被質疑到推測設計思維常以歐洲白人男性觀點出發的這個反思,這本書則是以亞洲女性觀點出發,其中也提到長谷川愛跟女性以及生育相關議題的經典作品,可以說是完全脫離原本固有的刻板印象。在書中第四章節也以「從亞洲思考的推測設計的未來」帶出台灣、印尼與中國在推測設計相關的發展、思維與探索,對於少有看到亞洲推測設計觀點的讀者來說,一定十分精彩。

在這樣多變的現在與未來之中,我們需要保有質疑、批判與想像的勇氣,不管未來是不是我們期望的烏托邦或是我們畏懼的反烏托邦,我們都要守護信念,倚賴大家集體的想像力去創造現在、實現未來。不管你是誰,身為保有夢想的ㄧ份子,《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這本書會是你面對未知未來時,重要的夥伴。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夢想、推測、思辨,藝術家打造未來社會的實踐之路》,積木文化出版

作者:長谷川愛
譯者:林詠純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從事藝術與設計工作的你,想過要為世界設計「另一種未來」嗎?

長谷川愛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就學期間,參加了知名設計雙人團體Dunne & Raby的工作坊,徹底打開了視野。畢業後,長谷川愛於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研究員,後又於東京大學執掌教職,此書是以她獨樹一格的授課內容為基礎而編撰。書中結合了作者自身學習分享、國際著名案例分析,以及來自印尼、台灣、中國及日本的精彩專文和訪談,附上紮實的課程學習單,以及幫助將想像化為現實的工具組:「革命家卡片」。

長谷川愛將「革命」精神帶入藝術、設計領域,師法對藝術下戰帖的杜象、從零創造文化價值的茶聖千利休、重新定義時尚的香奈兒等,一路來到COVID-19疫情籠罩的晦暗此刻,娓娓道出百年來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們如何透過對當下的執疑,想像出不一樣的未來——同性伴侶能否生下帶有兩人基因的孩子?人類可不可以選擇和動物繁衍下一代、共組家庭?大數據演算法之下,不斷加深的偏見是否能夠被突破?行動藝術家怎麼向大眾揭示真相、激發思辨?

循著批判者的腳步,結合源自英國的「Speculative design」(推測/思辨設計)練習,以及科幻作品中對未來的想像;作者將獨創的「20XX革命家設計課」獻給現代的設計師、藝術家們,讓善於質疑、推翻、突破的革命靈魂悄悄甦醒,徹底翻轉創作時的思考角度,看見新世界與新觀點的契機,用不同於以往的眼光構思作品。

getImagePhoto Credit: 積木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