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中国两种长臂猿野外灭绝

导读 9月6日,中国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两种《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长臂报告显示,猿野在过去的外灭几十

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两种报告显示,长臂在过去的猿野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外灭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中国符合野外灭绝的两种标准。(据9月6日《中国科学报》)

消息传来,长臂网友表示十分遗憾和痛心。猿野这是外灭继白鲟、儒艮之后,又有两种动物在中国宣告灭绝。

在白鲟被宣布灭绝后,不少网友就有“听闻已是永别”的感叹,这一点的确如此。但从科学上来讲,儒艮和这两种长臂猿在中国野外灭绝,两者的意义还真不一样。灭绝、野外灭绝、功能性灭绝以及某个区域灭绝,都有着特定的含义,一定不要搞混淆了。

白鲟是中国特有物种,主要生存在长江流域,宣告灭绝了,就意味着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儒艮、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等,还只是中国的野外灭绝。

正如专家所言,野外灭绝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

像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历史上除了在中国有分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野外种群。如果……也仅仅是如果,中国的原栖息地恢复后,可以通过种群引进的方式让其恢复野生状态,也可以让它们通过自然迁徙,重新到中国境内建立野生种群。

就比如说儒艮,也不仅是中国特有物种。有专家表示,如果广西合浦的海草恢复,也不排除会有儒艮会从其他国家海域迁徙过来。有科学的数据显示,儒艮的迁徙距离能够超过600公里。另外,中国也有机构成立了相关课题组,旨在推进儒艮这一珍贵海洋物种的重新引进。

当然,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是麋鹿。麋鹿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随后自然扩散,一度生活在大半个中国。清朝末年,麋鹿在国内灭绝,只有少量流落海外。1985年,中英两国签订协议。22头麋鹿从英国回归故乡。一份报告称,截至2021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在中国的种群数量上万。现在它们有不少生活在湖北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闻时有报道,它们生存得还挺不错。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虽有成功的案例,但不能盲目乐观。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的引进和恢复,后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但最为迫切的,还是要恢复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栖息地的环境恢复,让它们有落脚之所,再多的理论都是理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动物灭绝的相关消息一再上热搜,体现公众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望,保护野生动物也正成为社会共识。但这种共识,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据专家所言,两种长臂猿在国内灭绝的根源,还是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快速消耗,导致它们生存的环境片段化、孤岛化,最后维持不了种群的生存繁衍。专家也建议,加强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建设,保证野生动物迁徙生境通道和栖息地的完整性,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而要做到这些,还真的不能再等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