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盤點APIAA理事)
過去台灣半導體產業產能高度集中於本土,台積台美此主要係因國內有來自於竹科、電新大洲中科、波全布局南科等科學園區的球化完整聚落,更有上中下游供應鏈廠商的日德支持。況且台灣工程師可24小時隨時待命,中國讓我國半導體業者可因應各種變局而彈性調整人力並調度產能,晶圓也創造本產業高度競爭力的盤點態勢。
但隨著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業程度加劇,台積台美也讓台灣半導體業者的電新大洲投資布局策略有所轉變。其中台積電因成為各國競相邀請到當地投資的波全布局首選,故率先開啟部分產能移轉到海外生產的球化局面。顯然台積電進入新一波全球化的日德布局,而當中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設廠的進程更是備受關注。
疫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變化致使台積電進入新一波全球化布局,目前在三大洲、台美日德中五個國家設有晶圓廠
有鑑於全球半導體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有所改變,特別是疫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導致客戶對於供應鏈風險韌性的考量重視程度拉高。對於台灣廠商更期望能逐步分散其產能的布建。
況且各國意識到在地化自建完整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故指標性大廠——台積電也就成為各國極力邀請投資的頭號選擇。畢竟該公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廠,若能到當地設廠,則可為其半導體行業帶來聚落成形及供應鏈建立的潛在機會。
而根據表一的統計資料可知,台積電已進入到新一波全球化布局,目前在三大洲、台美日德中五個國家設有晶圓廠。台灣依舊是先進製程的生產重鎮,2奈米首要生產基地將回防竹科,第二個選址除了中科以外,高雄地區的Fab22也確定將改為2奈米的量產,預計2025年進入生產階段。
而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第一期將延至2025年才會導入4奈米的量產,2026年為第二期3奈米的生產,其中第一期廠房量產時程的遞延,主要視當地專業人才不足、工會強硬的態勢,讓美國將先進製程製造端供應鏈拉至當地生產的成效蒙上陰霾。而日本熊本廠則進展相對順利,2024年將會開始導入28/22、16/12奈米製程,至於第二期熊本廠的規劃預計也將會逐步的推進。
至於中國南京廠的擴建,2021年台積電投入28.9億美元,2023年開出28奈米製程的產能,預計也將是台積電最後在中國的投資。最新則是台積電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投資。
海外設廠挑戰難度高,除了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尚有歐美日半導體人才不足、文化上的差異、歐美勞工的工會對於權益的保障態度強硬等問題待處理。
立足台灣才是提供台積電跨足海外市場的底氣,先進製程、下世代技術研發根留我國也才能成為此波全球供應鏈重組變局下的最佳談判籌碼。
本文經《思想坦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台積電進入新一波全球化佈局的機會與挑戰
延伸閱讀
- 美日德接連設廠:台積電面臨海外生產挑戰,能否順利走向全球?
- 亞洲勞工勤奮、西方勞工生產力低?台積電美國廠事件後,這樣的刻板印象可能要重新修正
- 台積電拍板設廠,蕭茲看好德國成為歐洲半導體主要產地,王美花:大廠先進技術仍在台灣
- 台積電德國合資設廠,專家:深化客戶合作攻車用電子市場,學者:凸顯歐盟晶片法案侷限
- 如何思考半導體對台灣的戰略價值?除了「矽盾」,台灣對外需要新論述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