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韵焕新生!屹立在桑基鱼塘上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捕鱼、古法缫丝、国代农蚕丝团扇制作……8月,业产业园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下,千年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迎来火热的古韵暑期旅游高潮,传统渔耕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在游客体验项目中得以交融、焕新传承与发扬。生屹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孩子们在捕鱼池尽情玩耍。 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桑基鱼塘,就保留在南海区的西樵山周边。桑基鱼塘的形成来源于著名的水利工程“桑园围”。这一座源自北宋、历千年而盛的水利工程,不仅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农业发展热潮,更让珠三角的文明开垦历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验得到全世界的认识与肯定。 产业引领,古韵新生。2022年,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获批建设,通过系统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创新,产业园在发挥桑基鱼塘传承岭南地区生态农业耕作特色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开辟出渔业发展新模式、新功能,为南海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在南海西樵山下,保存有广东面积最大的连片桑基鱼塘。 世界罕见水利工程 开启珠三角农业开发历史 一船生丝去,一船白银回。南海是桑基鱼塘的发源地,在一片片鳞次栉比的鱼塘中间,遍植桑树,运送蚕丝的小船在碧绿的河涌间来回穿梭,造就了传统循环生态农业的典范,被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资料显示,从北宋年间起,以南海西樵、九江一带为中心,人们沿西江、北江修筑堤围,抵挡上游洪水和下游咸潮。经过从北宋到清代积累修建,桑园围形成周长83.86千米,围堤全长64.84千米的庞大规模,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被收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在桑园围守护下,围内土地肥沃、村落繁盛,发展出“桑叶养蚕、蚕茧缫丝、蚕沙养鱼、鱼粪肥桑”的桑基鱼塘良性生态循环。同时,桑园围还让200万多亩良田摆脱水旱困扰,到清代,桑园围区域已成为“近省第一沃壤”“粤东粮命最大之区”。 在桑园围守护下,围内土地肥沃、村落繁盛。 “桑园围的建设,开启了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快速发展的历程,具有社会发展的里程碑意义。”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秘书长李云鹏认为,桑园围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历史,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宗族文化、龙舟文化、醒狮文化、书院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越发繁荣,尤其在其中心西樵山一带,可谓是珠三角文明的发源地。 物阜民丰、岁无饥馑,桑园围造就了一方富庶。从明代起,桑园围区域中紧靠西江的南海九江成为全国鱼花鱼苗最大产区,时谚曰:“九江估客,鱼种为先;左手数鱼,右手数钱。”九江人根据不同汛期,在西江设埠装捞鱼花,经过筛选、培育后销往全国,九江淡水鱼苗业享誉全国。 南海九江鱼花鱼苗产业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加快绿色转型 传统养鱼模式实现高产高效发展 2022年,南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建设。在产业园建设中,桑园围及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基塘农业重现原貌,探索出更多更新的发展途径。 8月以来,西樵山下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游人如织。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渔耕粤韵园,游客们可以体验到珠三角渔业发展历史场景的重现,孩子们能多角度探秘岭南非遗文化的传奇色彩,桑园围文化也能借此根植到下一代的心中。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是产业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桑基鱼塘为基础,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等为载体,产业园相继举办了大地艺术节、丰收节、鱼乐节、研学游等特色活动,开展基塘休闲、桑蚕体验、淡水鱼捕捉等渔耕体验项目,寓教于乐,让社会公众在游玩体验中了解桑基鱼塘文化,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丰富品牌内涵,持续唱响南海区“中国淡水鱼之乡”“中国加州鲈之乡”“中国锦鲤之都”等“南海淡水鱼”品牌矩阵。 产业园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公众不断了解桑基鱼塘文化。 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竞争力的同时,古老的养鱼模式也在改造升级。南海区,是全国养殖面积最大的区(县),获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022年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大力推行高质量零排放养殖模式,建设美丽渔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园建设牵引下,南海区进一步加快实施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在九江镇上西先锋经济社,大批鱼塘经过流转,利用“三池两坝”等技术,实行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建立了“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体系。在西樵镇新田村,实施养殖池塘改造以后,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水产养殖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村民分红收入每人增收近千元。以此池塘规模化改造为基础,产业园有效提升了基塘农业生态及绿色养殖基础,同时,依托南海区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等平台,正助力传统的桑基鱼塘建成淡水鱼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基地,推动传统养殖模式向高产、高效、绿色方向发展。 位于南海九江镇上西先锋的池塘改造项目。 传承生态产业底色 引领渔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廖森泰表示,珠三角基塘农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其结构随着时代、市场发生灵活转变。据悉,在桑基鱼塘形成的健康、高效的生态型产业基础上,产业园持续推动传统渔业向繁种育种、绿色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经过产业园建设,鱼塘生产条件不断完善,效益稳步提升。 2022年以来,南海区划定19.35万亩连片农业产保区和13.87万亩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20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培育集聚了12家市级以上淡水鱼龙头企业,园区淡水鱼养殖面积10.92万亩,产量达19万吨,渔业产值超40亿元。园区水产物流运输量占全省50%以上,全国60%的鳜鱼、50%的鲈鱼从南海集散输出。 产业园集聚了20家以上水产加工企业,年产水产预制菜产品超6万吨。 得益于这富饶的产业原料,产业园集聚了20家以上水产加工企业,年产水产预制菜产品超6万吨,助力南海入选“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黑鱼鱼片类销量全国第一;水产品及制成品远销东南亚、北美等地区。通过产业链联动,园区内形成淡水鱼新型经营主体78家,带动新增淡水鱼产业就业1万多人、2023年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 古老的桑园围,曾经庇护了先民们远离水患,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水乡文化。如今,随着产业园建设推向深入,桑园围、桑基鱼塘也在不断转型创新,在变革中继续守护、丰饶一方水土,为渔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更大力量。 撰文:孙岁寒 周亦可 来源:南方农村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感动!八旬学生为九旬老师过节
- 我的海信E6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按键失灵触摸屏好像出了问题找找看
- 京东借贷宝怎么开通(京东现金借贷怎么开通)
- 西门子洗衣机wm12p2e09w价格(西门子WM12P2691W是电脑控制洗衣机吗)
- 瑞士发布食品法和法规编号及名称列表
- 三星GalaxyTabA8平板电脑宣布欧洲本月获得
- 古代农民的创新增加了亚马逊的生物多样性
- 帮别人担保贷款还不上有什么后果(帮别人担保贷款不还怎么办)
- 阳江合山,百年牛圩丨天光墟 粤繁华②
- 联想乐檬k3屏幕(联想乐檬K3该机分辨率像素是多少)
- 摩托罗拉Droid 2全球A956里程碑2代D2G国际版为什么没有授权?
- 海信40k300u可以连接wifi(海信LED40K300U电视有内置WIFI吗)
- 绿雨农业:佛冈蜂蜜+,由蜂蜜带动佛冈农产品融湾
- 航天局揭幕显示地球锁定变化的网站
- 小狗吸尘器t12pro集尘盒如何拆洗(小狗D16吸尘器采用什么集尘技术)
- 三星GalaxyS22泄漏称它将坚持2021年的价格
- 泰國內閣批准為外國人提供10年EEC簽證
- 公寓40年产权到期交多少钱(公寓4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
- 康佳led24g100用什么面板(康佳LED24G100电视采用什么面板)
- 长虹65q2eu(长虹65Q3EU电视的能效如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