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青岛2015蓝色经济大事记:“海洋+”规划发布

邮轮母港设计鸟瞰图

“蛟龙”号搭乘“向阳红09”船入驻国家深海基地。海洋+

海洋国家实验室

宋微波(左二)与其科研团队。青岛

  2015年,蓝色对于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来说,经济记规是大事一个很特殊的年份。作为“十二五”期间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复的海洋+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直接受益者,青岛蓝色经济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青岛五年成绩单一直为业界所关注。

  其中,蓝色蓝色经济对青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记规贡献已经在宏观经济层面有明显的展现。2014年,大事青岛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51.1亿元,海洋+同比增长13.1%,青岛占GDP比重超过20%,蓝色对GDP的经济记规贡献率达到29.5%。海洋三次产业为5.4∶45.6∶49。大事这种结构的优化将在经济的动态发展中得以持续。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微观层面的青岛蓝色经济的年度表现就显得十分重要。综观青岛蓝色经济在“十二五”收官之年的表现,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成色十足,更对未来发展充满无限期待。从总体来看,2015年,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国字号平台集中破题。作为中国海洋科技的旗帜,青岛拥有多家海洋科技院所,在过去一年,国家深海基地和海洋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字号的科研机构均取得实质进展,它们的模式创新路径和平台支撑作用将为青岛海洋经济在全球的竞争提供保障。

  二是重量级项目集体投用。青岛邮轮母港首航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一种旅游产品,而且更体现在带动青岛海洋旅游向高端迈进的动力获取,更在于和世界旅游体系的打通。山东海运世界最大矿砂船等项目的进展,对于提升青岛海洋产业的能级和填补一些领域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创新型探索接连出现。在当前这场不进则退的技术革命中,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会。浦发银行蓝色金融中心项目和亚洲首个航运大数据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它们在项目定位和解决难题方面十分精准,旨在解决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难题,也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家深海基地使用 “蛟龙”号在此安家

  时间:2015年3月17日,全球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中国国家深海事件:基地的码头等设施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新家”。中国国家深海基地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上第5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可同时停泊两艘6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并具有超强的抗风浪性能。除了码头,深海基地“蛟龙”号的实验水池还有维护维修车间,具备“蛟龙”号试验和维护的条件。国家深海基地是一个多功能、全方位、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影响:深海高技术是多种高端技术的集大成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目前,中国成功研制的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蛟龙”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在国际同类潜水器中能达到最大下潜深度,并能潜到世界99%的海底。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建设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深海科学和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浦发破题蓝色金融 海洋经济增添动力

  事件:2015年5月8日,浦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成立的首家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落户青岛。浦发银行将围绕国家战略,依托“两点、一链、三圈”的海洋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在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科技、海洋物流、海洋环保等细分行业形成特色化产品体系和服务方案,积极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浦发银行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将在海洋经济市场调研、营销企划、产品创新等方面先试先行,并逐步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浦发银行其他重点区域海洋经济金融服务的深化。

  影响:2001年,联合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了“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观点。发展海洋经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中国海洋区域布局逐步清晰、海洋科技实力稳步增强、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中,金融必须发挥资源整合、资金运营、产品创新的基础性作用。

  国际邮轮母港首航 岛城旅游高端迈进

  事件:2015年5月29日,中国最大的本土豪华邮轮公司天海邮轮旗下“天海新世纪号”载着2000多名游客在青岛港国际邮轮母港顺利首航,为青岛邮轮母港时代拉开序幕。新建的青岛邮轮母港位于青岛港老港区,具备全天候停靠世界上最大邮轮的条件,规划3个邮轮泊位,其中新建超大型邮轮泊位1个,利用六号码头现有泊位2个,岸线总长966米。新落成的邮轮母港客运通关中心,设计通关能力每小时3000人次到4000人次,规划年游客吞吐量达150万人次。

  影响: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是促进青岛港布局调整、转型升级,推动青岛高端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部署。同时,邮轮母港作为环渤海邮轮旅游区域港口集群,是多家邮轮公司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新兴旅游产品,邮轮在中国旅游产业领域具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力,青岛借力邮轮母港将极大提升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首届海洋装备开展 青岛抢占行业高点

  事件:2015年9月1日至3日,为期三天的国内首届国际海洋科技装备博览会在青岛举行。本届展会举行了国际海工学术会议、国际海工产业合作论坛、海工装备与海洋科技成果展示等,吸引了多位院士以及美国TSC集团、德国西门子、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等数十家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到场助阵。

  影响:作为海洋科技名城,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40%以上……青岛拥有的全国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占全国50%左右,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材料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次博览会在为青岛海工装备产业引智聚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海工装备产业链形成上下游闭环,从而抢占海洋科技装备市场的制高点。

  青岛造矿砂船靠泊 大造船对接大港口

  事件:2015年9月23日,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的世界最大40万吨矿砂船“山东大智”轮靠泊青岛董家口港,这是我国航运公司经营管理的40万吨矿砂船首次满载靠泊国内港口。此前,山东海运与淡水河谷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铁矿石运输合约》,山东海运接收了淡水河谷4艘40万吨矿砂船,成为中国首家经营管理40万吨矿砂船的航运公司。

  影响:淡水河谷、必和必拓、路易达孚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陆续与山东海运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山东海运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业内充分认可,以山东海运为代表的山东省航运企业快速壮大,将为山东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作为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和全球著名港口,青岛本土海运企业、海工制造企业、港口物流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将有助于区域的产业链条互动发展。

  青岛“海洋+”规划发布 巩固全国领先地位

  事件:2015年10月,《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布,青岛市事件:将运用“互联网+”理念,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同时,将重点突出“海洋+新模式”、海洋+新业态”、海洋+新产业”、海洋+新技术”、海洋+新空“ “ “ “间”、海洋+新载体”“ 六大重点任务。海洋+”“ 是借鉴和运用“互联网+”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影响:青岛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研城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在海洋教育、科研机构、人才队伍、产业发展等方面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国内各沿海城市纷纷制定优先发展政策,扩大在海洋领域的投入,加快吸引人才,这对青岛市现有的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形成巨大挑战。《青岛市“海洋+”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巩固和提升我市海洋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国家实验室启用 协同创新平台诞生

  事件:2015年10月30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举行启用仪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的基础建设由山东省、青岛市投资,总占地640亩,分东、西两个区块。目前,基本建设累计投入13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山东省、青岛市将在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