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大麦研究国际协作迈上新台阶
“大麦,中德是大麦全球第四大禾谷类作物。在啤酒工业历史悠久的研究德国,大麦的国际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在中国,协作新台大麦有着悠久的迈上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大约4000年前。中德我国大麦年均生产面积约100万公顷,大麦总产量450万吨—500万吨。研究”4月23日—24日,国际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下简称“双方”)联合主办的协作新台大麦对气候多样性的适应机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大麦适应性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表示。迈上 由于大麦具有适应性广、中德抗逆性强的大麦特点,在全球得以广泛种植。研究因此,研究大麦对环境适应性的形成机制,对于当前人类应对复杂的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麦属野生物种泛基因组计划协作国际联盟成立,大麦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参考基因组质量不断提升、泛基因组从20个扩展至近百个品种;大麦对气候、逆境胁迫等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基因和形成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的发掘和解析,为定向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平介绍。 近年来,中德科学家紧密合作,推动大麦研究国际协作迈上了新台阶。双方围绕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技术等领域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带动了我国大麦基础研究的发展,提高了我国大麦研究群体的国际影响力。 “双方联合承担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合作交流项目‘群体基因组学研究解析大麦环境适应性规律’,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运行良好。双方通过前沿的基因组学技术,探索出大麦对气候多样性适应机制的形成规律。”周文彬表示,本次大会将有助于加强中德在大麦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国际大麦研究的协作助力。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iCANX国际科学家联合会主席张海霞:“把年轻人的创造力逼出来”
- 20個講英文電話必備句:開頭、中間段、結尾,要如何兼顧禮貌與效率?
- 端午節深夜11時停電 中和景平路「一片黑」
- 名醫疑以硃砂入藥,釀鉛中毒:硃砂10年前就禁用,卻逾7年沒稽查
- 奥科集团2019回忆录
- 采摘垂钓,亲子同乐邂逅缤纷假期
- OPEC+或進一步減產提振油價 市場爭議救市舉措成效
- 暂别城市喧嚣,来西江画廊寻回诗意丨五一玩乐来郁南③
- 浙江杭州:提优放心消费创建品质 持续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 大雨下不停!北市巨型路樹倒塌 波及3屋5車
- 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开耕
- 法網/茲維列夫扭傷退賽! 「壽星」納達爾闖決賽拚第14冠
- 不婚不育不睡觉,韩国人卷到靠打营养针续命?
- 新北首例跟騷法拘提!陌生男幻想對方是女友 頻傳不雅照騷擾
- 高端家教与留守儿童,时髦机车与过期月饼丨人在职场
- 天全 警方集中销毁炸药雷管
- 美天文學家通過X射線發現遙遠黑洞
- 布林肯說以色列在拉法軍事行動將是「一個錯誤」
- 小提琴家李钟灵梦圆家乡
- 在这大院生活 “幸福指数”高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