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记者2月5日从西湖大学获悉,国科该校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柔性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在一起,叠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太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领域 “如果把单结钙钛矿太阳电池比作单层蛋糕,重突叠层太阳电池便是国科多层蛋糕。”王睿打比方说,柔性每一层半导体材料层都能“捕捉”特定波长的叠层电池太阳光。因此它能吸收比“单层”电池更广泛的太阳太阳光能量,更高效地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领域从而突破单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天花板。重突 王睿团队选择将钙钛矿与铜铟镓硒(CIGS)这两种材料进行叠层研究。国科在王睿看来,柔性钙钛矿与柔性铜铟镓硒相组合制备太阳电池非常有潜力,叠层电池因为它在稳定性和转换效率方面具有先天的显著优势。 制备叠层太阳电池,如同在微观世界里做蛋糕,是个手艺活。这块“蛋糕”不仅有15层之多,而且对每一层的厚度、均匀性都有严格要求——每一层最好不要有孔洞,不同层的制备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而且需要对参数进行严格优化和控制。 2022年,王睿实验室启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研发工作。经过一年多尝试,铜铟镓硒基底上的钙钛矿薄膜依然布满孔洞,无法形成致密光吸收层。到2023年底,研究团队中多数博士生转向其他课题,只有田柳文继续坚持,并且在不断测试中调整研究思路。田柳文和王睿商量后决定,跳出之前一直使用同一种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的思维定势,在铜铟镓硒基底上尝试不同的钙钛矿薄膜制备工艺。 遭遇多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在电镜下首次发现,其中一个样品具有均匀致密的钙钛矿表面形貌。此后,王睿团队通过优化钙钛矿层以及其它层的制备工艺,在两端柔性钙钛矿/铜铟镓硒叠层太阳电池技术上实现了快速突破,光电转换效率不断攀升。 “这种柔性轻薄的叠层太阳电池,厚度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其未来有望应用到建筑、汽车、飞行器、柔性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王睿介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传递“无臂飞鱼”的力量
- 机构:2021年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出货量增长10%
- 我武生物:皮炎诊断贴剂01贴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 丰山集团:江苏高投创新拟减持不超3%
- 福建:集中约谈111家电梯维保单位和制造单位
- 湖南长沙多地调整为中低风险地区
- 开滦股份:中国信达拟减持不超过2%
- 长春辟谣“台北大街蔬菜市场500人确诊”:情况不属实
- 千秋街道滨湖社区:银龄颂党恩 巧手映初心_
- 腾讯控股:2021年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6%至人民币1 288亿元
- 梁森林:“股权转让+托管运营”模式与信托展开合作是维持恒大有序经营、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的现实选择
- 和远气体:长江资本拟减持不超过1 8%
- 火热7月 从校园到职场,那些忙碌身影
- 新马两国致力于全面恢复疫苗接种者陆空旅行
- 时评:现金分红又破万亿A股行稳致远仍然可期
- 全球最大仓库所有者Prologis发起竞购黑石集团210亿欧元仓库资产
- 基于光电传感δ15N的潍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检测(二)
- 新安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313%
- 快讯:CRO概念股震荡走强
- 三联虹普:控股子公司签订2 6亿元合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