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泥藻小蛇”,竟是开启中国蛇研究的“钥匙”
蛇是泥藻小蛇演化进程中一类非常成功的物种。目前已知的种竟中国蛇亚目包含30科、约520个属、开启约3900个种,蛇研分布于全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钥匙所有大陆。但在中国爬行动物的泥藻小蛇研究领域,蛇类化石的种竟中国研究长久以来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一空白因何而来?填补空白的开启关键化石产生在哪儿?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记者看到了一类开启中国蛇化石研究的蛇研关键物种——来自山东山旺生物群的硅藻中新蛇。从化石形态上看,钥匙硅藻中新蛇与现代蛇类外观非常相似。泥藻小蛇这种蛇体形不大,种竟中国长度60至70厘米,开启有着细小、蛇研排列紧密的钥匙牙齿,没有发现拥有毒牙。 “关于我国化石蛇类最早的正式研究是从硅藻中新蛇开始的,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泥藻小蛇’实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蛇的骨骼脆弱,化石很难保存完整。在硅藻中新蛇发现之前,我国古生物学者只在内蒙古、华北周口店等地的化石遗存中发现一些零星不能鉴定的蛇类骨骼。直到20世纪60年代,不少保存完好的蛇化石在山东山旺盆地被发现,国内的蛇类化石研究才就此翻开了新篇章。 “可以说,硅藻中新蛇的发现填补了国内蛇类化石研究的空白,成为了中国蛇类化石研究的起点。”贺一鸣说。 硅藻中新蛇保存这样完好,与它名称中的“硅藻”关系密切。贺一鸣解释说,硅藻薄而细密、层次分明,重重叠叠堆积在一起,好像厚厚的书籍,创造出特别适合保存动植物化石的地质环境。早在约1800万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的繁盛也被化石忠实记录了下来。如今在山旺生物群已经发现了160余种植物化石,动物化石有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众多类别,一些树叶的叶脉、鱼类的细刺、蜻蜓的翅膀都清晰可辨,有些化石甚至保存下了生物原来的颜色,堪称一部珍贵又罕见的化石“万卷书”。 受制于化石发现较少,在硅藻中新蛇之后,我国的蛇类化石研究进展仍然较慢。不过得益于持续研究和技术进展,国内蛇类研究也正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公布了华南考古发现的大型史前蛇类遗存。研究团队在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蛇类骨骼材料,表明华南地区人类猎食蛇类的历史可上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静耸介绍,同在202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团队还发现了一类800多万年前生活在甘肃临夏盆地的远古蛇类——临夏沙蚺。这种古蛇与远在东非的肯尼亚沙蚺是近亲,显示出一段波澜壮阔的远古蛇类“洲际远征史”。 此外,近年来的蛇类研究还利用断层扫描重建等方法,筹建了高覆盖度、数字化的中国现生蛇类骨骼数据库,为今后的化石鉴定和分类研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蛇类研究的未来,还有许多关键的待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它们到底起源于陆地还是海洋?蛇与巨蜥、沧龙有什么样的亲缘关系?前后肢是何时彻底退化?毒牙是何时真正出现的?……解开这些谜团,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演化的历史。”史静耸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巨变!突破传统育种瓶颈,生物育种技术让选育结果“可看见”
- 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处处长刘雄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 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41.83亿
- 两连板友阿股份:控股股东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仍处于筹划阶段
- “生活在这里,幸福感爆棚”
- 德奥退:收到深交所复核受理通知书
- 汉商集团:拟以7500万元
- 宁德时代:2021年公司电池年度产能为170.39Gwh在建产能140.00Gwh
-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无偿献血活动_
- 柳钢股份:子公司广西钢铁完善高炉系统
- 湖南:对商品住房去化周期超24个月的市县暂停新宅地审批
- 敘利亞總統獲邀將出席阿盟峰會
- 传统产业迎新生 整体推进共振兴
- 外交部:敦促美方有关议员不要再散布虚假信息
- 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意见:加快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
- 研调机构:三星、SK海力士与美光占去年全球 DRAM 市场产值94%
- 金价涨1%再创历史新高 直逼1400美元大关
- 科创板上市委:三未信安、金橙子首发获通过
- 小鹏汽车何小鹏:5月订单量有望恢复到与涨价前相当的水平
- 美防长与40多个国家的防长举行第二次乌克兰联络小组线上会议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