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為什麼人們「固執己見」?科學家找到了幕後黑手

文:陳敦理

科學研究發現讓人們固執己見的麼人們固幕後幕後黑手是我們的大腦。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執己找倫敦大學城市學院(City University)、見科美國維吉尼亞理工醫學研究院(Virginia Tech Carilion)的黑手研究團隊,在整理文獻時發現之前研究顯示人們在聽取他人意見時會受到他人措詞強度的麼人們固幕後影響,在對方非常有自信陳述意見下容易改變自己原先的執己找想法。日常生活的見科許多情境確實如此,像是黑手到醫療院所就診如果醫師對本身的診斷十分有把握,病患接受醫師建議的麼人們固幕後治療比例也比較高。

不過這種理論在其他場合好像突然失效,執己找像是見科數十年來研究全球暖化的科學家對氣候變遷是人為造成的論述非常有信心,而相信這種說法的黑手人數卻反而減少。這類的麼人們固幕後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人們會傾向去接納、注意和自己相似的執己找意見,而不接受、見科忽略和自己相反的意見。這也難怪網路上許多假新聞、假藥品、詐騙案件層出不窮,明明事實擺在眼前還有那麼多人執迷不悟上當受騙。

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大腦運作

研究團隊徵得42名受試者參與經過特殊設計的實驗、同時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掃描,想要了解為什麼有這種看似矛盾的狀況發生,什麼原因讓試圖改變他人的想法困難重重。

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造成血液流動變化,在我們從事運動、語言、感覺、記憶、思考同時,大腦內部相關功能區域神經元的神經訊號傳導增加,造成血流量上升,改變腦血管中血紅素濃度形成不同的磁化係數,在磁振影像上產生訊號的高低,可用來研究大腦活動、結構功能的關係。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具有非侵入性、利用血液中血紅素類似顯影劑的效果沒有輻射暴露問題、應用較為廣泛等優點,長期使用來研究腦部功能與區域位置。

研究團隊把受試者隨機兩兩分成一組,讓他們看房屋仲介網頁上正在出售的房屋照片。研究團隊詢問每一位受試者覺得那些房子的定價是多少,不管他們說的價錢比實際市值來得高或低。接下來受試者要決定如果他們要買下那間房子作為投資,他們願意花多少錢。最後同組兩位受試者一起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受試者在相對的掃描機裡躺好,中間有一塊玻璃螢幕把他們隔開。受試者可以分別從螢幕上看到同一間房子的照片、自己預估的定價和他們當初願意投資的金額。最後螢幕顯示他們同組受試者說過的話,其中包含預估定價和投資金額。

結果發現同組受試者在彼此同意對方對房子的估價時願意投資更多錢。特別是在同組受試者說他們要投資很多錢的時候,反之如果同組受試者不同意彼此對房子的估價,則他們的意見便沒有辦法影響同組人願意投資房子的金額,即使同組人說他們願意投資很多錢,表示對房子的估價很有信心。研究團隊想要了解在這過程中大腦到底發生什麼事?

shutterstock_1243951690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面對相反意見時,大腦會啟動差別待遇

研究團隊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掃描影像來研究受試者大腦活動,他們仔細觀察大腦後內側前額葉皮質(posterior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這個區域腦細胞的功能與評估、吸收他人意見、做出決定有關。他們觀察到後內側前額葉皮質的大腦活動程度與同組受試者的說詞可信度一致,也就是他們願意投資多少錢在房子上。

不過先決條件是同組兩人都同意房子的估價,若他們不同意房子的估價則後內側前額葉皮質腦細胞活動沒有變化。

研究發現人們不同意對方意見時,大腦對他人意見不評估也不吸收,讓人沒有理由改變心意。大腦忽略與自己相反意見,不管對方措詞多麼強烈、時間多麼緊迫的現象,可以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人總是固執己見,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科學、政治領域有許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現象。大腦這種機制也有幾分道理,人們每天做出各式各樣的決定,不論專業、個人、政治、消費的決定都是按照從他人那裡接收的訊息,如果在與他人意見相反還容易受到別人意見強度影響,或許人們會變得無所適從。

雖然確認偏誤是大腦的機制,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調整,想要避免確認偏誤影響我們的重大決定,可以試著轉換立場,如果自己同意另一種看法會做出什麼決定,又有那些支持這種決定的理由,最後再彙整兩方理由做出決定。

參考資料

  1. Andreas Kappes, Ann H. Harvey, Terry Lohrenz, P. Read Montague, Tali Sharot. Confirmation bias in the utilization of others’ opinion strength. Nature Neuroscience, 2019
  2. 謝仁俊。人腦醫學新紀元:利用功能性腦造影及腦圖技術來定位人腦重要功能區及病灶區。臺北榮民總醫院。2003。

【科學史沙龍】春季講座

從科學的歷史故事中認識科學知識,科普派必備講座,藝文派延伸外掛。
除了科學知識和歷史故事,還有科學家的小八卦!

詳細資訊請參閱活動網頁

延伸閱讀

  • 《鍛鍊心理肌力》:用阿德勒「刺激問句」改變固執己見的人

本文由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