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姚守拙院士:青少年唯有实干才能圆梦—新闻—科学网

作者:成舸 史公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9-10 8:39:3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姚守拙院士:青少年唯有实干才能圆梦

 姚守拙 ■本报记者 成舸 实习生 史公军 在湖南大学,姚守圆梦一场特殊的拙院对话在200名中学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之间进行。对话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士青少年实干这位曾表示退休后最想做青少年辅导员的唯有网分析化学家,日前,新闻面对来自湘、科学桂、姚守圆梦滇、拙院贵四省区的士青少年实干青少年科学营湖南大学分营的小营员们,没有过多讲述自己的唯有网成功经历,而是新闻用科学史上一个个故事鼓励他们:唯有实干才能圆梦。 坚持实干更可贵 “理想即人生的科学目标,青少年拥有理想固然重要,姚守圆梦但更可贵地是拙院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姚守拙开门见山。士青少年实干 作为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姚守拙十分关心下一代成长。他援引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事例来诠释“实干”二字,鼓励青少年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要耐得住寂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姚守拙引用岳飞的《满江红》,告诫在场的青少年:不要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等年老时空留遗憾。 对学过高中化学和生物的中学生来说,门捷列夫和孟德尔的名字并不陌生。姚守拙却告诉他们:门捷列夫潜心研究了15年才弄清楚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进而发现元素周期表;遗传学之父孟德尔也是耗费了15年时间研究豌豆性状,才发现植物遗传基因。 直面困难敢于探索 “面对困难,应勇敢,要有担当,不要逃避。”姚守拙说,科学史上,逆境中成才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以遗腹子身份来到这个世界的牛顿,又惨遭生母抛弃,竟终成一代科学巨匠;毕业后沦为流浪者的爱因斯坦,在困境中提出了光电效应和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甘于13年5800次失败、发明白炽电灯的爱迪生,成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 姚守拙认为,国内的教育条件其实丝毫不亚于国外,学生的勤奋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国外学生敢于提问和探索的精神,却是我国学生所欠缺的。而这正是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根源之一。 针对在场青少年们“如何创新”的疑问,姚守拙介绍了培育创新和探索精神的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发展优化型思维,即对已有技术成果的性能等进行再扩充,日本战后对美国技术的再发展便是一例;二是培育逆向思维,例如对遭到别人否定的结论,可以尝试着设计实验,以验证有无推翻其结论的可能。 传承现代文明 姚守拙认为,我国有优秀的人文学术大师,也不乏优秀的科学家,但首先都要学会做人。他嘱托大家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国民道德素质并未得到相应的明显提高,这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 在姚守拙看来,可从三个方面改善这种局面:一是素质教育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既从优秀的文化和历史中吸取营养,又取优秀科学家之精华;二是从教育制度上,改变应试教育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误区,德育、智育并举;三是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应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同时帮助公民从小树立绿色GDP的意识。 “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身体力行,做一个传承中华优良传统的文明现代人。”在交流的最后,姚守拙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9-10 第1版 要闻)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