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想一想,什麽是水果?談維根斯坦的家族性相似

如果有一日,想一想我四歲的什麽水果女兒走過來問我:「爸爸,什麽是談維坦水果?」身爲爸爸的我,應該馬上到維基百科網頁尋找水果的家族定義,還是性相馬上帶我女兒到我家樓下的超級市場中水果欄看看?「什麽是水果」這個問題,看上去簡單幼稚,想一想出自四歲孩子口中也不出為奇。什麽水果然而,談維坦這個問題原來是家族哲學界中一個經常被談論的話題。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被譽爲是性相20世紀極偉大的哲學家。維根斯坦研究主要在邏輯與語言方面,想一想主要著作有前期的什麽水果《邏輯哲學論》及後期的《哲學研究》(《哲學研究》在維根斯坦死後才出版),雖然兩本著作都是談維坦維根斯坦作品,但由於維根斯坦於人生前期及後期的家族思想改變非常大,部分學者將維根斯坦分爲「前期維根斯坦」及「後期維根斯坦」,性相而前期維根斯坦主要代表作為《邏輯哲學論》,而後期維根斯坦的主要著作則爲《哲學研究》[1]。兩部著作的觀點也甚為不同,甚至乎後期維根斯坦本人也認爲《邏輯哲學論》中某些看法是錯誤的。

1Photo Credit: Clara Sjögren public domain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家族相似性概念

筆者希望同讀者分享維根斯坦在《哲學研究》所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先認識其概念,然後到其所引伸的現實意義。在《哲學研究》中,維根斯坦很喜歡用游戲(games)作為例子,關於家族相似性這個概念,他就用不同種類游戲(棋盤遊戲、卡類游戲、球類游戲及奧林匹克運動會(Olympic games)等等)作爲引子,反問除了他們名稱均包含「游戲」一詞之外,到底有什麽共同因素可以貫穿所有能被稱得上為游戲的呢[2]

相信讀者可以意識得到,假設世上只有A、B、C、D、E五個游戲,A、B、C或許真有一些共同因素,例如都是通過球類來進行游戲,但D及E並沒有使用球類但仍能稱得上是游戲,就證明要在一個概念中所有子成員辨認出一個的共同因素,就算不是不能(讀者或可能會認爲只是想得不夠仔細而已),但至少發現原來不如想象中那麽容易。對於這種能看得出是應被歸納到同一個概念,但又無法説清楚的情況,維根斯坦明確提出家族相似性這個概念,並這樣解釋:「一個家族成員之間的種種相似特質,例如體型、特質、眼睛顔色、步調、脾氣等等,重叠又交錯的關係。」[3]

我們「找共通點」的行爲,其實就是希望為概念找一個客觀定義。我們希望能約化出一個最基本的關係,只要某些概念符合個不能再約化的關係,就可以被歸到同一類當中。這樣,我們未免太過低估了語言的複雜性,這正是維根斯坦要帶出來討論的問題。

語言模糊及一直變化的特質

我們在找共通點時,第一步是先窮盡這個概念中所有的子成員,然後希望在這些子成員中找,出他們的共通點。這個行爲的背後,其實我們已經預認了共通點之存在,亦即假設了語言是有清晰的邊界。維根斯坦正正是要反對這慣性想法,他說:「如果一個人,驚訝自己認識一樣東西,但卻又無法説出,他或者是以爲這個東西,如『白朗峰的高度,可以明確説清楚』。」[4]。明顯地,維根斯坦認爲某些東西是可以説清楚(如白朗峰的高度),某些則不可以(如游戲)。

維根斯坦認爲我們無需一定要為概念劃出界綫。他用數字做例子,指出如果數字沒有受界綫限制,則允許我們為數字這概念作擴充[5]。筆者以武器為例子:石器時代人類用石頭木棍作武器,逐漸發展出中世紀的刀、矛、劍等冷兵器,再發明手槍,然後到今天的核彈激光炮等。以上例子,可以看得到,武器種類雖然一直在變,但數千年期間仍一直被稱爲武器。

Christiaan Tonnis : Ludwig Wittgenstein | Pencil on board | 1985Artwork Credit: Christiaan Tonnis, CC BY-SA 2.0

那就是否説明,我們不能為概念賦予界限?這當然不是。維根斯坦用1 pace = 75厘米做例子,認爲我們就某些特定目的(special purpose)下,是需要設下定義使其成爲可用[6]

沒有清晰界限不代表不可用

除了上面提到,我們慣常以爲概念都有邊界的錯覺外,可以再引身到誤以爲概念如果沒有邊界(定義)是無法理解。維根斯坦指出,就算一個概念只有模糊的邊界,但其仍是一個概念。維根斯坦假設自己在市中心與某人在一起,用手指大約指出一個地方並向對方說:「大約站在那裏」,這個站在那裏的概念需要沒有被明確定義,但仍不會阻礙我們理解[7]

筆者又舉一個例子:

A:「剛才午餐你吃了什麽?」 B:「鷄排滷肉飯。」 A:「你那個不一定是午餐。」 B:「為什麽?」 A:「你如何肯定你吃的那個鷄排滷肉飯符合午餐的定義?」

以上例子何其荒謬,但正好突顯概念不一定有清晰邊界的這個觀點。

家族相似性與模糊之分別

去到這裏,相信讀者對家族相似性有一定理解。然而是否所有無法說清楚的概念,就是因爲家族相似性的問題嗎?這裏我帶出模糊(vagueness)的概念。Hanoch Ben-Yami及Arif Ahemd均指出,模糊概念往往伴隨不定邊緣性情況(boundary/borderline cases)[8,9]。Hanoch Ben-Yami以顔色為例子解釋模糊這個概念:紅色與橙色,我們無法確切講清楚紅色在那一點轉變成橙色,如果我們繼續推演落去,我們就會得出一個藍色就是紅色的奇怪結論。這就是被稱爲Sorites悖論的結果8。

這裏筆者嘗試反差家族相似性與模糊之分別:家族相似性往往是牽涉一個内含多個不同特質的概念,例如維根斯坦常用的游戲、數字以及他本人用作介紹家族相似性概念時的對家族成員的描述;而模糊概念,則只牽涉單一特質,而該特質則於一個連續譜系中(continuous spectrum)產生變化,正如剛才Hanoch Ben-Yami提到顔色的例子。

結語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