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皂角刺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二)

1.5抗直肠癌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

何峰等研究表明,皂角肿瘤作用展皂角刺含药血清可诱导直肠癌细胞SW-480的刺抗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药理表达和促进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有关。在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的及化究进基因研究中,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proteinase,学成CP)家族是分研细胞凋亡必经的过程,细胞凋亡前会发出信号激活CP而产生一系列的皂角肿瘤作用展级联反应。此研究已深入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刺抗分子机制研究,但在对促凋亡基因研究对象的药理选择上,还可选择与CP相关的及化究进ced3和ced4基因进行研究。

图片

1.6抗乳腺癌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

肖顺汉等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皂角刺黄酮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学成影响,采用CCK-8法,分研取对数生长期的皂角肿瘤作用展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96孔培养皿,细胞贴壁24h后加入皂角刺黄酮,刺抗结果发现皂角刺黄酮对MDA-MB-231细胞的药理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IC50为(5.35±0.36)mg/L。李岗等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并将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试验。从皂角刺乙酸乙酯部位共提取、分离得到16种化合物,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和NM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B,SRB)比色法检测各化合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皂角刺黄酮中紫铆查耳酮(化合物8)能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IC50为28.53μmol/L,说明紫铆查耳酮对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1.7抗前列腺癌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

袁丁等对皂角刺进行提取、分离,得到皂角刺皂苷类成分,并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影响,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研究PC-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MTT法显示,皂角刺皂苷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发现,高浓度皂角刺皂苷诱导PC-3细胞凋亡的凋亡率较中、低浓度高。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可分为雄激素依赖型和雄激素非依赖型2种类型,PC-3属于雄激素非依赖型肿瘤细胞,该研究发现,皂角刺皂苷对PC-3的抑制率高达97%,表明皂角刺皂苷中含有活性极强的抗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成分,可进一步研究皂角刺皂苷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1.8抗宫颈癌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

龙玲等将皂角刺醇提物作用于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培养体系和宫颈癌模型小鼠,通过测定U14细胞的增殖率及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石蜡包埋后实体瘤中的增殖细胞抗原(PCNA)和p53的表达,探讨皂角刺醇提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皂角刺醇提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宫颈癌实体瘤和腹水瘤的生长,PCNA和突变型p53表达受到抑制。p53蛋白能控制、决定细胞的分裂,皂角刺醇提物抑制p53蛋白的表达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停止从而发挥抗癌作用;PCNA是核内合成的DNA聚合酶δ辅助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周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可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度,抑制PCNA的表达可能是皂角刺醇提物抑制U14细胞的机制之一。

2结语

根据中医药理论,肿瘤的发生多因机体虚寒而起,皂角刺性温,抗肿瘤效应符合中医学“寒者热之”的理论。且经实验研究发现,皂角刺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和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很好的抗癌活性。此外,相比于其他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如喜树、红豆杉等,皂角刺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毒副作用低、药效活性强、价格低廉的优势,具有潜在开发价值。但对皂角刺化学成分的提取多以粗提为主,且抗肿瘤药理研究也多以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其药理作用、药效研究的评价还不够系统。对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仅初步涉及蛋白组学的研究,未深入到基因转录水平,且研究较为单一,仅少数学者从能量代谢和细胞间信号传递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皂角刺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缺乏全面性。不过随着化合物分离鉴定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NMR等技术的普及,检测技术成本逐渐降低,对皂角刺成分分析、活性验证和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定会不断加深,而皂角刺以其价廉低毒、抗肿瘤作用强的特点,将很有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门品种。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12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半胱氨酸乙酸乙酯皂苷高效液相色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