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智利與阿根廷的歷史與領土紛爭,是否會因擁抱中國的「帶路倡議」演出大和解?

文:向駿(中華戰略學會理事,智利《拉丁美洲經貿季刊》創刊總編輯,與阿因擁演出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學院〔ANEPE〕教授)

智利 vs. 阿根廷:從邁普擁抱到擁抱帶路倡議?

3月11日就任的根廷國智利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於4月5日首次出訪阿根廷。同行者包括外交部長、歷帶路大和國防部長、史與參眾兩院議長、領土最高法院院長和六位商界人士。紛爭否會外交部長安東尼婭・烏雷霍拉(Antonia Urrejola)強調當天是抱中具有歷史「象徵意義」的「邁普擁抱」(西文Abrazo de Maipú)。

儘管智利於1818年2月12日宣告獨立,倡議但直到同年4月5日阿根廷籍將軍何塞・德・聖馬丁(José de San Martín)和智利籍將軍貝爾納多・奧希金斯(Bernardo O’Higgins),智利聯手贏得邁普戰役後智利獨立才得以鞏固。與阿因擁演出戰役結束後兩人互相擁抱見證了智利的根廷國獨立。難得的歷帶路大和是聖馬丁雖被推舉為「最高統領」(Supreme Director),但他把位子讓給奧希金斯。史與兩位開國元勳的領土「邁普擁抱」成為智利和阿根廷最值得紀念的歷史畫面之一,兩國都曾發行「邁普擁抱」圖案的鈔票和郵票。

未料就在總統出訪前夕,智利內政部長希切斯(Izkia Siches)因誤用南美洲馬普切族人(Mapuche)傳統領土名稱的「沃爾馬普」(Wallmapu),引發鄰國阿根廷丘布特(Chubut)和里奧內格羅(Río Negro)兩個省分當局和政客的抗議,事件以智利內政部長道歉結束。其實早自1904年,智利和阿根廷就曾爆發比格爾海峽(Beagle Channel)領土之爭。

比格爾海峽領土之爭

智利和阿根廷漫長邊界線的南端是著名的火地島。火地島一分為二,而火地島的最南端有一條全長120公里的比格爾海峽,比格爾海峽與大西洋的交匯處坐落三個面積不小的島:皮克頓島(Picton)、倫諾克斯島(Lennox)和努埃瓦島(Nueva),三島面積共計345平方公里。

三島雖距離兩國經濟發達地帶遙遠、常年人煙稀少,但有兩點戰略價值:其一是扼守太平洋與大西洋的交匯處,往南就是南極洲。其二是三島海底擁有豐富的漁業和礦產資源。1977年5月,域外國家英國突然在三島爭端上插上一腿,對外宣稱有一個仲裁組認定比格爾海峽外的三島的所有權歸智利所有。

對智利而言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感謝英國仗義直言,雙方的領土主權之爭持續到多年。由於兩國都信奉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出面調停,1984年1月底兩國在梵蒂岡簽訂了一份友好聲明,表示將以談判解決問題。根據1984年底簽訂的條約,阿根廷承認皮克頓島、倫諾克斯島、努埃瓦島的所有權歸智利,包括3海里的領海權。但阿根廷有權在三島海域航行和捕魚,智利不得干擾。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