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西方军火库快见底了,就看俄罗斯能否撑住?

导读 从俄乌战场的俄乌俄罗战线变化来看,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冲突大反攻石头,似乎已经接近了某种极限,进入进攻锋芒愈发减弱,新阶不少部队甚至开始停止脚步就...

从俄乌战场的段西底战线变化来看,乌克兰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军否撑大反攻石头,似乎已经接近了某种极限,火库进攻锋芒愈发减弱,俄乌俄罗不少部队甚至开始停止脚步就地休整。冲突至于俄军是进入否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施反击,目前暂时还看不出明显的新阶信号。不过仅从影响战场走势的段西底一大决定性因素,即武器弹药的军否撑供应量来看,双方貌似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火库吃紧,这大概是俄乌俄罗战线再度出现某些静止态势的原因所在。

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防工业发展会议上表示,国防军工企业组织必须紧急保障对的武器和装备供应,尤其是首先要保证在乌克兰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的单位和部队所需。与其说普京的命令是为了扩大军事行动的规模,倒不如说是紧急补充部队装备缺口。说到对战双方因武器弹药消耗殆尽而打不下去的情况,恐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爆发于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了。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的短短几天内,由于战场对各类装备和弹药的高度消耗,不论是发动进攻的埃及与叙利亚联军,还是处于守势的以色列,都很快打光了几乎全部的弹药储备。而由于双方都不具备完善的武器弹药生产能力,故不得不极度依赖外部援助。

为了帮助以色列,美国几乎出动了空军麾下的所有大中型运输机,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下达了一道著名的命令:把所有能飞的一切都给我飞出去。于是乎,美国陆军库存的“陶”式反坦克导弹的90%,以及M60主战坦克库存量的50%,都被送到了以色列人的手中。与此同时,苏联则不惜将欧洲匈牙利驻军的导弹库存全部清空,通过空运的方式送到了埃及和叙利亚。

不夸张地说,是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的“紧急弹药输血”,才得以让这场战争打到最后。而这次的乌克兰战事进行了这么久,俄乌双方其实也面临着类似的状态,进一步反映出了现代战争中的高烈度与高消耗性特点。

不过,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刚打了几天的高烈度作战,就不得不指望外援的情况不同,俄乌两军在战场上厮杀了半年多才出现这种局面,其实已经算是好的了,说明双方的军火库存量都不少。当然,打到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最好的装备也差不多打光了。

不难发现,乌军手中的苏联时期重装备基本见底,欧洲和美国援助的T-72系列坦克、M-113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等,已经开始取代乌军原有的T-64BV主战坦克和BMP系列步兵战车。俄军的整体损失虽然相对较小,但装备序列中最先进的T-90、T-80U和T-72B3等坦克,也有点不够用了,前线部队开始使用更早期的T-72B坦克,乃至是上一代坦克T-62。相对来说,俄乌两军或许在弹药储备上还暂时不用愁,但重装备的损失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弥补的。

与军工生产维持正常运转的俄罗斯不同,乌克兰的军工生产体系已基本瘫痪,而大力援乌的北约诸国,似乎也开始感受到弹药库见底的压力。目前看来,美国高达1/3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库存已经用于俄乌冲突;“海马斯”火箭炮的弹药也开始出现供应跟不上消耗的麻烦;M-777榴弹炮已经停产,美军不能冒着让自己没得用的风险,再把这款火炮送到乌克兰……

原本为了应对世界局势而准备的美国军火库,居然也能出现一系列的重武器和弹药可能告罄的麻烦。如果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大国对美国发难,后果可就很有意思了。

或许在这个时候,不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会有人后悔在冷战结束后卖军火卖得太狠了。毕竟苏联留下的巨大军火库,足足支撑了乌克兰几十年的军火出口,俄罗斯亦是如此。接下来的俄乌战场,比拼的就是俄罗斯和援乌的西方国家在军火生产领域的爆发力与耐力了,究竟谁会先倒下,答案说不定不远了。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