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編輯這一行》:編輯工作就是「盡量借用專家的本領」,討厭人類是做不來的

文:片山一行

那麼,編輯編輯不來何謂編輯的這行專適性?

編輯有一定程度的理論

編輯這一行是浮動的。某本書可以用的工作理論,另一本書就不能用,盡量借用甚至或許根本就沒有「理論」存在。領討類比方說雜誌編輯,厭人去年一月的編輯編輯不來方針與今年一月的方針就似是而非。

所以編輯通常不能「一言以蔽之」。這行專

我在出版社的工作時候,曾經跟一個後進一起做過一本書,盡量借用過沒多久,領討類又跟這位後進做了另外一本書。厭人

某天他似乎不太能接受我的編輯編輯不來說法。

「你有哪裡不滿嗎?」

「因為片山哥講的這行專跟之前完全不一樣啊。」

「嗯......基本上是工作一樣的吧,但是不一樣的書,主題也不一樣,編輯的方法當然也不一樣啊。」

就是這麼回事。如果是格式固定的系列書也罷,但基本上每本書都是「新產品」,作者不同,主題也不同,只要作者與主題不同,作法就不同,賣法也不同。

編輯必須隨機應變,跟上這些不同。

每本書都要重新思考。

但是基本上,編輯還是有理論的。我希望在這本書裡,盡量寫出編輯的理論。做好書的原則,做暢銷書的原則,或許很朦朧,但確實是有的。

不過這個第二章,在寫技術面的東西之前,我想先提編輯該有的資質。我說的東西可能很老氣,有點接近精神論,但都是編輯應該放在心裡的東西。

你有不怕失敗的決策力與行動力嗎?

一定要隨時積極又主動的人才能當上編輯嗎? 我認為不是,我自認是個負面思考的人,心靈也不算堅強,甚至還得過自律神經失調。

但是我認為自己做編輯這一行,具備一定的細心與行動力。我這個人要激發動力可能比較花時間,注意力也慢慢渙散,但是只要進入工作模式,就像變了個人一樣。

這幾年我已經沒辦法為了工作天涯海角地跑,精力也在慢慢衰退,但是在五十歲之前,就算打電話能談妥的事情,我也會親自跑一趟。三四十歲有的是精力與體力,我就常常參加出版人的派對與會議。

那裡是蒐集情報的地方。

現在這個時代,作家、設計師、印刷廠之間的簡單協商,只要用電子郵件就能解決,但是我寫的郵件又臭又長,我這個人沒把事情講清楚就放不下心。

商務郵件的正確寫法應該是簡單明瞭,但有人反而這麼誇我。

「你的郵件又臭又長,但是看個兩三次就什麼都懂了,根本不必見面談。」

真是特別的讚美啊。

編輯這一行,除了有企畫、規畫這種光鮮亮麗的一面,同時也有校稿、影印......這種枯燥繁瑣的一面,每個繁瑣的細節都很重要。很少有編輯能獨立完成所有瑣事,通常會請助理,或者找設計師、校稿員來分擔。

像這樣交給他人處理,編輯就得指派手上的工作,每次指派都是一次抉擇,甚至不成功便成仁。如果害怕每次的抉擇,那永遠都做不完一本書。

編輯需要有急救員、造屋匠的「果決」。

有些動作或抉擇不准失敗。

但如果沒有「出錯了就盡快修正」的膽量,要我說也當不成編輯了。

有些人剛當上編輯就有這種膽量,對這種人來說,編輯應該是天命。但編輯可沒有輕鬆到有膽量就能做,大多數人只是有這樣的天性,經過不斷的失敗磨練,才學到抉擇力與行動力。

「膽大心細的抉擇力。」

優秀的編輯就是有這本事。

你有一頭栽進任何事物裡的好奇心嗎?

我自認對經濟、會計、稅務等領域有相當的了解。那麼演藝跟運動我就不懂了嗎?我想也有一般人的水準吧。

至於讀的書呢,我喜歡寫實,但就不看推理跟文藝了嗎? 我也看得頗深。不至於所有得獎的書都買,但不買的也會看過。而登上暢銷榜冠軍的書,我一定都會看過。

我也做俳句、短歌和詩,應該說這樣什麼都做,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吧。

我尊敬的編輯前輩評論我的讀書傾向,說我是「什麼都敢吃」。我覺得這樣不錯,就因為什麼都敢吃,所以什麼知識我都稍微懂一點。

無論演藝、商業、運動、寫實、推理,我們不必全都讀得像專家一樣熟,也不必像評論家一樣讀得通透。畢竟編輯是「雜學家」,只要「啊,我大概知道」就夠了。編輯隨時架起全方位的天線,但不會成為「專業書呆子」。

假設我這個商業書編輯,討論書本的時候碰巧提到一個新聞節目的女主播,如果我說「那是誰啊?」對方就會質疑我的編輯知識廣度,那我該怎麼辦?

說起來有點極端,其實就是不懂也要裝懂。千萬不能因為你是商業書編輯,就不熟文化與演藝。

尤其編輯需要很多的抽屜,就算做的是商業書,也要有好奇心去追AKB48、歌舞伎甚至搖滾樂等方面。

各方面的知識都只要個皮毛,只要能跟人聊幾句就好。就算是剛聽來的東西,也要講得好像知道很久一樣。這樣裝懂讓我提心吊膽,但裝得久了,「皮毛」就會變成真正的知識。

但是不用我多說,如果編輯一本講遺產稅的書,卻對遺產、贈與只懂點皮毛,那可不好。編輯不必像稅務士一樣懂稅務,但至少要比普通人多懂一點。如果不懂,就無法站在讀者的高度,整理出好懂的遺產稅、贈與稅。

一本書會有很多同類書,有時候只要來個小契機,就會出現全新的一本書。比方說「人生論」相關書籍,市面上多到數不清,但是反過來看,這些書裡面可能隱藏了什麼新點子。所以在編輯一本書的時候,必須讀過很多同類書,否則只會做出平凡無奇的書。

整理術、筆記術的書也是一樣,稅務、經營管理的書也是一樣。如果不多看同類書,就不知道這類書暢銷的真正原因。一定要掌握類型的優點與缺點,才能做出超越現有書的新書。

另外就是要多參加講座、讀書會之類的活動。參加一百次,可能只有一兩次會碰到「中大獎」的作者(或者寫手,或者設計師),但總比待在辦公室裡上網搜尋,更有見到本人的寶貴機會。

你有夢想與熱情嗎?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