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撐過難關,民眾對環境感受回穩;下道難題:該如何與疫情共同生活?

文:許月苓

民眾感受保守穩健,撐過難關對未來看法呈現兩派?

最新調查對台灣網民對環境看法的民眾持續追蹤當中,可以看出六月與七月達到最緊繃的對環道難狀態,對過去一年感到悲觀的境感民眾高達六至七成;然而,對未來的受回生活展望除了六月首度突破五成民眾感到悲觀之外,七、穩下八月時均已回穩,題該達到與今年五月這波疫情爆發前差不多的何與程度。但若我們更細緻的疫情看:台灣民眾在六、七月時的共同危機感急遽地展現出對過去一年的悲觀,也就是撐過難關當下的焦慮感;至於未來一年是否感到樂觀,除了六月之外,民眾大多民眾雖然皆回復到與這波疫情前差不多的對環道難數據,但仔細觀察,境感對於未來走向的受回生活看法有呈現兩種不同的趨勢,各據三成。

01

對過去一年的環境感受若感覺越來越糟,其實代表的是調查當下對疫情感受到十足的危機焦慮,若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對疫情的危機感已經逐步減緩。另一方面,對未來一年的環境感受指標,蘊含的是對未來的評估,在此台灣民眾整體呈現的是保守穩健的態度,然而之後是否會更明顯出現日趨兩極的趨勢,值得繼續調查。

疫情變化難控,疫苗已成民眾共識

之所以民眾會出現對未來好、壞參半的環境感受,一方面除了可能因台灣施打疫苗人數逐步增加,目前疫情受到控制之外;另一方面,包括Delta變種等變形病毒來勢洶洶,國產疫苗難以完全信任,採購國外疫苗的交期也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鄰近國家如日本、澳洲、中國等又進入了新一輪的感染高峰或者採取封城,在這些未來腳本難以預測的狀況下,可以解釋民眾出現各自詮釋、迥異的態度。

但儘管民眾對未來趨勢只能保守以對,至少民眾態度較前幾個月,已經沒有那麼緊張;此外,也顯示疫苗施打率與民眾施打疫苗的意願皆持高度興趣。在這波討論疫苗安全性、副作用等輿論當中,相信至少已開拓台灣民眾對疫苗的各式辯論,儘管可能無法達到共識,但至少最大公約是大多數民眾願意接受施打疫苗,調查中也顯示民眾沒有施打疫苗的主要原因,是因尚未等待到施打時機。

2-2

疫情牽動的是社會經濟力與民眾的消費動向,調查顯示近期消費預算基本上還是減少,而預計投入預算的商品依舊以包裝食品、醫療健康保健品與家用貨品為最大宗,這顯示出至少兩個原因:

1、疫情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還是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以遠距上班的工作型態為主。

2、許多生活習慣已經養成,包括外送點餐、或至少不內用,以及網路購物等等。

以對這波疫情最有感的餐飲服務業來說,其實也極有可能是一個至關關鍵、展現出整個時代消費者行為模式改變的大轉型,例如實體體驗的消費依舊重要,但讓商家願意推出更多適合在家使用的產品(包括改變鍋物要到店吃,發展出在家一人吃的習慣;或是健身運動課程同時提供線上與線下課程,也擁有隨著疫情變動的彈性);或促使商家正視網路商店、或改善必須有人流控制的實際文化、商品體驗等等,從長遠來看,未嘗不是好事。

03
04-3

但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警戒下修到2級,許多旅遊是否會因人數限制,發展出精緻稀少的獨特體驗?五倍振興券已拍板在十月推行,雖然必須視當時疫情狀況影響,但到時旅遊業是否已準備好了?在許多國家推出的「疫苗通行證」有沒有可能會在台灣推出,或至少有機會成為國內外旅遊得以成行的契機?此外,若逐漸回到實體之後(如學校開學),哪些線上服務又會依照狀況搭配其他轉型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持續研究追蹤。

責任編輯:徐喬莉
核稿編輯:黃玟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