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新农人“宓小妹”:寻找心中“附近的远方”
中新社厦门3月27日电 题:台青新农人“宓小妹”:寻找心中“附近的宓小妹远方” 中新社记者 闫旭 来自台北,扎根成都,台青台湾姑娘宓欣怡第一次看到“附近的新农远方”这个词时,内心颇受触动。人寻 “从台湾来到四川,找心中附对我来说是远方来到了‘远方’。那我常在思考‘附近的宓小妹远方’到底是什么?”宓欣怡说,“它不是台青说要飞到很远的地方,而应该是新农让自己感受不同。” 近日,人寻在于厦门举行的找心中附2023两岸新农人乡建乡创发展论坛上,宓欣怡分享了自己扎根四川十余年、远方深度参与乡村建设的宓小妹故事。 经营台式甜品“白手起家”后,台青宓欣怡敏锐捕捉到大陆乡村振兴的新农机遇,将事业重心转到文旅农业板块。她告诉中新社记者,在成都,她有一个完整的“农文旅”团队,致力于“从0到1”,把农产品品牌化,再通过专业的方式连接市场终端,进而嫁接文旅资源,实现农文旅产销平衡的有效循环。 从1公斤4元(人民币,下同)的大米,到每250克9.9元的精装米,再到在咖啡厅喝米咖啡、吃米蛋糕、体验米手作,宓欣怡的团队将大米从土壤培育到施肥、打谷的过程设计成研学课程,帮助当地增加住宿、餐饮以及农产品销售收入。“这就是从农创实践到文旅落地,我们希望可以依托一件农产品延伸一条线、一个面。”她说。 宓欣怡团队常与高校、博物馆、公益组织、书画协会等跨界合作,在线下举办各类活动,希望将台湾的文创理念传递到大陆。在百度“百家号”平台上,宓欣怡的身份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爱吃甜水面的宓小妹”,她用脚步丈量四川,用镜头记录乡村,将山川河流、文化历史、特色美食分享给两岸的网友。在她与台湾设计院校合作的文创设计课程上,她的视频也成为案例,让更多台湾青年得以了解大陆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情况。 每月数次,宓欣怡往返于成都和大凉山之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台胞林春福、林书任父子深耕十余年,种植油橄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建立农产品品牌、打造俯瞰冕宁县的观景台、设计研学项目……宓欣怡团队活用台湾文创设计理念和冕宁县资源,提供一整套农文旅融合的服务。 “一开始我们被老台商林春福的情怀打动而做这件事,后来则是被橄榄油的市场吸引,认为可以撬动大陆橄榄油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今次来到厦门,宓欣怡也带了橄榄油产品,在各种线上线下场合进行推广。 宓欣怡团队的文旅项目有两个重要的板块——孩童成长营和城市微度假,让孩童在学习中玩、在玩乐中学习,同时也给父母放松休闲的时间。 “这两个板块的落脚点都在研学,我们会针对每一个地方进行个性化设计。”宓欣怡认为,每个乡村都独一无二,因而每个乡村的文旅设计方案都不可复制。“每一个乡村特色都应该有一个推向市场的机制和策略。”她说道。 自从将事业发展的“赛道”转向乡村振兴领域,宓欣怡总是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第二故乡”四川,她也获颁“川台文旅交流合作带头人”称号。 宓欣怡希望吸引更多台湾青年人才加入团队。“四川有非常多优质农产品,可以结合台湾的农业技术、销售团队及农业人才共同发展。”她说,希望在冕宁县打造一个四川青年与港台青年交流的平台。 “期许未来能挖掘更多优良的农产品、三农创作者及少数民族新农人,创造更多元的三农故事。”宓欣怡相信,“心中‘附近的远方’,就在身边。”(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一种鳀鱼提取物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研究(二)
- 市中院领导赴枞阳法院指导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 进村入户做宣传 民生政策入人心
- 省检查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及安全生产工作
- 单枞茶酒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一)
- 廖志远调研机制砂行业发展情况
- 中国人寿枞阳支公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
- 枞阳6758名考生今赴考场
- 美元指數重上106水平 聯儲局官員指不急於減息
- 种下香榧树 走上致富路
- 杨秀颀开展带案下访活动
- 创新执法监管 护航十年禁渔
- 中越將舉行第八次邊境國防友好交流活動
- 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动员会召开
- 护林员:高温下的坚守
- 西瓜滞销村民犯愁 第一书记全力“吆喝”
- 突出便利化、智能化、绿色化 第七届进博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再升级
- 大新村:丝瓜络“种”出致富路
- 书法进课堂 校园飘墨香
- 全县暖民心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