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精神病”:公众焦虑中的认知分歧
精神病人权益问题一直是公众社会关注焦点。Justin Paget丨Getty Creative丨视觉中国丨图 2025年1月11日,焦虑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通报李某雪事件情况,认知称李已被其父从医院接回家。分歧该事件延续两年多,被精神病因关联“被精神病”疑云而备受网民关注。公众 2022年4月,焦虑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丁公路派出所以李某雪多次扬言要自杀,认知依据肇事肇祸规定将其送入江西省精神病院,分歧入院后李被诊断为强迫性障碍和人格障碍。被精神病出院后,公众李某雪以医疗损害起诉江西省精神病医院,焦虑并在网上曝光入院遭遇系因“辅警猥亵”与警方产生嫌隙,认知否认意图自杀。分歧 两年多后,因为与人发生纠纷和扬言要自杀及伤人等情况,李某雪被居所街道、民政等部门再次送医;2024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作出鉴定意见:李某雪为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实施违法行为时辨认、控制能力完整,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 2025年1月,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专家组再次诊断评估认为:李某雪患强迫性障碍、特定恐怖障碍、人格障碍,判定病情属于“严重精神障碍”;危险性评估3级。该院据此建议李住院治疗,李及其父亲均不同意。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成年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6.57%,这意味着大约有2.3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受访的专业人士共识为,相较于对争议个案的好奇,公众的关注和恐慌情绪更多出于被精神病的忧虑和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简称“精障者”)权益保护。 2025年1月8日,在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组织的一场法学讨论中,与会法律人普遍认为,所谓被精神病,一般来说是指不该被收治的个人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网络报道中,这个人(李某雪)说话有条理,有逻辑性,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能说得比较清楚,普通大众很容易把这种表现等同于无精神障碍,因此送医行为会更加引起大众的反感,但诊断显示这个女孩是有精神障碍的。”一位精神医学鉴定人士说。 前述人士认为,公众的直观感受背后是社会大众对于精神医学认知的不足,相较于其他疾病,公众并不愿意接受被诊断为精神疾病,会忧虑一旦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会导致自己在工作、学业或者社会生活方面遭遇歧视,这恐慌何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輝達GTC大會,分析師大調目標價|天下雜誌
- 军费预算创纪录,蔡英文是要将台湾引向末路吗?
- “史上最硬的教召”?民进党培养的是为他们挡子弹的炮灰!
- 一个豆荚如何“两头甜”(微观)
- 观众看旅行真人秀看的是什么?
- 与安倍视个频就飘了?民进党少拿外部势力壮胆、挑衅!
- 开售即秒光?抢票软件成功概率更高?……铁路12306回应来了
- 拜登重申不支持“台独”,民进党当局用这招自证“真情”?
- 天津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提醒:中老年消费者谨慎选择按摩服务
- 专家:更多“破红线”的挑衅将是台湾“回家”的“催化剂”
- 中新真探:羽绒服用鹅绒会比鸭绒好吗?
-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实现不能落下台湾!
- 上海青浦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三无”口罩销售案
- 两岸同胞走亲走近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沛然莫之能御!
-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武昌首义史话之四——黎元洪上台
- 因为热爱,心中总有那座岛——《且十观两岸》姐妹篇读后
- 上半年 我市完成实际到位外资1266万美元
- 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是两岸青年永恒的主题
- 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
- 美方“五不四无意”表态不能再是“天空飘来五个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