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瑞德
「有玩心」(be playful)在行銷活動、傅瑞e風文案上都是硬派樣保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平淡的宣傳材料中爆出新意,讓受眾更容易認同(如前面系列文章提過,行銷寫出心許多行銷技巧都不一定是塾何在「推宣傳」,而是格文在事半功倍的「拉認同」),讓寫作和閱讀都成為一種樂趣。案像
前面幾篇看下來,持玩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傅瑞e風既然有那麼多技巧和原則要顧,硬派樣保那麼寫文案似乎是行銷寫出心一件很「科學」、有點綁手綁腳的塾何事情,而不是格文一種自由發揮的「藝術創作」。
其實並非如此。案像即使歸納出了一些原則,持玩寫作(不僅是傅瑞e風寫文案)仍然還是一種需要大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藝術;只是因為它有商業目的要達成,並且必須在很短的注意時間內傳達訊息,所以有一些來自經驗的原則,可以供讀者參考、讓作者少繞些遠路。
例如商業文案首先必須符合「先求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不要因為錯誤資訊或易遭誤解,而帶給業主麻煩)的原則和背景知識,甚至已經不需要是「檢查項目」之一,而是直接內建在寫作者的腦中,撰寫時理所當然就必須做到的。
保持玩心
好,所以在瞭解一些寫作的商業原則、先求不傷身體之外,還是要保留一顆「年輕的玩心」。所謂年輕,就是盡量不要試圖在文案中說教、挑戰消費者的觀念或生活態度,或是把一些問題(例如「不會用」)歸咎給消費者。
當然,這些都是「原則上」的;如果想要反向操作,永遠都有機會。
關於「玩心」的幾個想法:
● 不管你年不年輕,都把自己當年輕人。但是「當年輕人」不僅是賣弄年輕人的流行語(我們都看過長輩把流行語玩壞的例子),而是要能夠理解年輕一代文化/次文化的脈絡,所以必須長期關注和參與;
● 知道年輕世代所期待的未來樣貌、相關的技術(如果是技術產品),以及從這些技術所衍生出來的說法,甚至迷因。
● 適度的幽默感、駕馭這種幽默感的能力。但幽默感在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時間和情境下,都有不同的說法和尺度,以及可能成為禁忌的底線,所以這些都需要豐富的背景知識來支持。
● 我們也知道,「長輩的幽默感」因為生活經驗、資訊接收時效性的關係,有時候是不太好笑的;但要怎麼用、用在哪些地方、用怎麼樣的文字去表現出恰到好處的,就是功力所在。
不過,反過來玩也是可以的。像是以下這個作品,就是「用玩心反向操作玩長輩幽默」的好例子,誰曰不宜?

Apple風格的玩心
接下來看看Apple的例子:
5G speed, OMGGGGG.

很多這類文案都很有圖像感;好處是有些時候很好翻譯,但也有時候根本無法翻譯。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在大家(至少目標族群)都知道「OMG」是什麼的前提下,就很好翻譯了。例如:
5G超高速,OMGGGGG。
不過通常不會那麼簡單,各地的習慣和法規也不一定允許英文單字直上;所以就這個例子而言,兩岸三地就各自用了不同的手法:

基本上三個中文版本都沒有採用「OMG」這個梗,而是改用自己的變通方式。從「玩心」的角度來說,中國版的「巨巨巨巨巨 5G」是比較有趣的;重點是當地有很多人會把「G」發成「巨」的音,所以這個寫法容易引起共鳴;不過這個版本的幾個問題是:
1. 訴求有點模糊掉,失去了「快」的意思(雖然說「巨」多少有帶到);
2. 第二個「5G」有點多餘(你出聲音唸唸看就知道了);用「巨巨巨巨巨」結束打住,就正恰到好處。或是寫成「巨巨巨巨巨快」也可以(「巨快」也是當地存在的用法);
3. 這種寫法可能不適用於其他中文市場。例如在使用廣東話的香港,「巨」的發音就完全不同。雖然即使同樣是中文,也不必強求一致,但如果可以一致的話更好;對於沒有資源寫兩岸三地不同版本的中小企業,如果能一版到底會更方便。
雖說如此,中國版還是其中比較好玩的版本;香港版還台灣版都會令我覺得,還是保留「OMGGGGG」就好。
再來看下一個例子,形容iPhone防水功能的:
H2OK

這個自創單字是「H2O」(水)和「OK」的組合,也算是屬於可以不必翻譯、也無法直接翻譯的玩心;但我也估計不太能抓到意思的中文讀者會有一半(?),所以各家還是都做了自己的詮釋:

從上到下是中國版、香港版、台灣版。雖然「專治水逆」跟「水星逆行」的原意有點不太一樣,但就原始文案「不怕水」的訴求來說,「治水逆」算是既貼切、又與大眾文化無縫接軌的佳作。
香港版標語比較拗口,但應該是「抗水是它的強項」的意思。至於台灣版的「很可以」雖然也是大眾口語,不過比起中國版用「水逆」當梗,就不免略顯遜色了。
結語
對於針對中低年齡層的消費產品而言,「有玩心」(be playful)在行銷活動上、文案上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平淡的宣傳材料中爆出新意、讓受眾更容易認同(如前面系列文章提過,許多行銷技巧都不一定是在「推宣傳」,而是在事半功倍的「拉認同」),讓寫作和閱讀都成為一種樂趣。
要用「有玩心」的方式來寫文案,當然「幽默感」是一個要素,但並不是唯一的;還要能在文字上、意義上都讓衍生自幽默感的文案玩得切題、玩得恰到好處。
不過以我的觀念來說,這種「玩心」不包括「年年有魚」這種風格的諧音梗;除非你能在抽換諧音字之餘,還能幫句子翻轉出整個全新的意思,而且完全切合當下的訴求(而不是只切合你正在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