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90%的人當ChatGPT是玩具、9%的人當工具,你是剩下那1%的人嗎?

最近社群上的人當C的人當工的人流量密碼,應該就是玩具AI文和ChatGPT的種種截圖了,不僅科技界,具剩就連政治人物、下那樂團歌手都參與了這個盛會,人當C的人當工的人你看藝人宥勝都拿ChatGPT當成多陪陪小孩的玩具理由了。

不管是具剩不是吳淡如的功勞,看來AI真的下那出了圈,不過筆者除了聽說一個微型創業朋友在認識ChatGPT後開除了兩個承攬文案,人當C的人當工的人以及Twitter傳出零星的玩具設計公司裁員,好像還沒見到對大部分人工作的具剩影響。

確實,下那AI雖看來骨骼驚奇,人當C的人當工的人但短期內離「完全」取代人類工作還有段距離,玩具不過AI在大企業產品服務的具剩應用,在過去幾周卻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甚至是革命。

先簡單講講所謂「用AI」背後的概念,以最近比較紅的ChatGPT來說,其實ChatGPT、大家排隊的Bing、前陣子開放公眾使用的Notion AI等等,都是使用OpenAI這個組織開發的GPT系統(現在是第三代,所以也叫做GPT-3)而成的服務。

換句話說,不論你是在ChatGPT、Bing、Notion還是哪個網站請AI幫你找文字資料,大部分都只是平台和介面的不同,背後都是同樣的腦,也就是GPT,頂多是版本有些早晚的差異而已。

有了這樣的基礎認知,你就更能看懂大企業最近的AI玩法。

Notion AI和Bing,背後是什麼名堂?

Notion AI應該是大品牌普及應用GPT的第一槍,其做法基本上就是在現有筆記服務上提供AI助理功能,簡單如請AI寫段導言,進階也可達成會議內容直接轉換成列點紀錄甚至新聞稿等,代價是每個月多付10美元。

這樣的應用串接,其實就是讓使用者在Evernote、Google Keep等競爭激烈的筆記軟體中,靠「我有你沒有」吸引客戶,並把增加的用戶數轉換成訂閱收入,簡單直接。

至於大家排隊中的New Bing雖可看做微軟投資Open AI後,自家的太子產品,但其實也不能算是徹底的運用翻轉,就目前看來更像是對成熟且市占率高的Google Assistant和Apple Siri做出回應,取代原本不上不下的Cortana(有人記得它嗎?)。

未命名筆者截圖於Bing AI

從數據上也可以發現,雖然Bing剛推出AI功能時與Google一對比影響了股價,但Google二月的市占率相較Bing卻不減反增。當然,下一步生態系龐大的微軟理應會繼續整合服務,像是進到Office裡(讓你可以在Word直接問Bing AI),甚至綁上Office 365訂閱。事實上,這兩天微軟已經宣布要把Bing AI整合到Windows 11的工具列上了。

不過吐個槽,現在在Word裡面打ChatGPT,底下還是會出現紅色虛線,認為你是打錯字,這也是這類大企業服務眾多、管理層層疊疊下,難以解決的問題。

當一切都要「X + AI」,你除了問「雞排妹是誰」還能做些什麼?

從上面兩個近期的主要案例,就可以猜到接下來一段期間企業若要搭上人工智慧旋風的發展趨勢,主旋律應該就是「X + AI」。

除了一直盛傳的Adobe系列服務,延伸出來像是交友軟體(已經有人開發串上Tinder幫你聊天的GPT)、聊天軟體(LINE最近也串上了GPT聊天機器人)、銀行業、醫療、法律顧問、導覽服務等等你能想像得到的各門產業,都有機會在這一波風頭靠AI革新服務、得到曝光和流量。

而即使在已有企業採用AI的領域,一旦AI成為標配,怎樣把功能校調得更接近使用者需要,或許就是紅海領域裡開發者下一波的主要課題。

會不會有更大的變革呢?商業思維學院的Evonne Tsai之前有篇精彩文章,談的就是企業越大,其實越擔心變革打到自己現有的生意;加上目前的AI仍有侷限,要一次到位「Change everything」可能還要等一陣子。

GettyImages-1186121279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微軟CEO Satya Nadela

話雖如此,隨著各項日常服務逐漸導入AI,加上GPT版本不斷升級、功能越來越強大,身為終端使用者的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我認為,第一個能做的就是實際去用用看——而且不只是「問雞排妹是誰他回白冰冰哈哈哈哈」這種用——而是學會與AI溝通的邏輯。例如挑個主題請AI幫你整理資料、做表格,並透過一次次溝通精修內容,研究如何讓AI真正幫助自己的工作。

若能掌握和AI溝通的眉眉角角,當你(或你公司)最常用的工具串上AI那一天,你就會成為最領先(或至少是工作時最舒服)的那一群,絕對划算。

除了使用,如果還有餘裕也可以想想還有哪些AI可以做的事。目前GPT還只是個90%人當玩具、9%人當工具的東西,如果你能想到剩下那1%人才能想到的用途,挾著新技術、話題性、相對低廉的入門成本,或許就是一次最佳的翻轉機會。

  • 點擊訂閱專門介紹人工智慧面向的電子報《INSIDE All-IN-AI》

延伸閱讀

  • 擔心工作被ChatGPT取代?與其學寫程式,不如增進專業成為AI的核稿人
  • 創新者的兩難:為什麼Google明明更早發展AI,卻被微軟和ChatGPT打趴在地?
  • 創作者會被AI取代嗎?會取代你工作的不是AI,而是比你會用AI的人
  • ChatGPT實測:哪些文字工作可以請ChatGPT幫忙?它的強項與弱項各是什麼?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