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両天工作室
今(2022)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實地斯雙上台術家省美台灣原先預計以撒古流原民性的走訪眾還主題身份為出發點,以「蔓生:撒古流」為主題,威尼灣藝灣民透過雕塑、年展錄像裝置等作品,備受以排灣族的國際宇宙觀及語彙,傳達跨種族間的肯定共存關係。
而其概念與本屆北歐三國瑞典、但台挪威、需自學素芬蘭展館有著巧妙地呼應性,實地斯雙上台術家省美一直以來共享展館的走訪眾還三國,這次以北歐原民名稱——「薩米」,威尼灣藝灣民取代原先的年展國家展館名稱,可看出本次大會除了女性藝術家視角,備受也相當重視後疫情下人類與物種環境的國際關係。
不過,就在撒古流藝術家陷入個人道德爭議之後,威尼斯雙年展單位公開除名,至於北美館則必須在2個月的時間內,重新規劃展覽並提出變更申請,同時也需顧及大會主題《Milk of Dreams》的相關性。最後,台灣平行館訂出《不可能的夢Impossible Dreams》,以文件回顧與線上論壇的形式,成功參與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

在採訪策展人派崔克・佛洛雷斯(Patrick Flores)時問到,為何會以「文件」與「論壇」的方式呈現?派崔克回答:「雖然我有其他想法,但時間緊迫實現不易,最後與北美館團隊達成協議,這樣的方式才有機會在時限內完成任務。」
展呈內容與論壇探討的主題,再現了近30年來台灣的文化脈絡與觀點,但明顯與本屆雙年展強調的女性視角及環境生態對話程度較為低弱。

在筆者親自觀看台灣平行館及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後,確實有一疑問,認為館方何不藉著這次藝術家風波,「藉力使力」地透過藝術表現來探討這全球社會亟待解決的課題,同時更加符合本次大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