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肺癌治療:腫瘤沒有基因突變,標靶藥不管用怎麼辦?

文:臨床腫瘤科李宇聰醫生

我們發現任何腫瘤都有機會存在一些特定的肺癌基因突變,就好像汽車的治療腫瘤引擎,推動腫瘤不停生長,沒有麼辦不懂得按既定的基因細胞規律凋亡壞死,加上大量新增的突變血管,甚至乎令癌細胞擴散。標靶我們把這些特別的管用基因稱為「主驅動基因突變」(Driving Mutation)。肺癌當中的肺癌肺腺癌,尤其是治療腫瘤在非吸煙患者當中,有高達90%以上的沒有麼辦患者帶有這些主驅動基因。一旦發現,基因可以在治療初期或中後期使用相關的突變標靶藥物作治療,大大提升控制腫瘤的標靶機率及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如果醫生告知沒有基因突變,管用標靶藥不管用。肺癌首先,不要氣餒,醫生所指的可能只是在初步檢測的基因中沒有適合使用的標靶藥。以肺腺癌為例,常規的檢測可能只包括EGFR及ALK基因,如果檢測結果呈陰性,有些醫生便可能會認為沒有合用的標靶藥。然而,除了這兩個基因之外,尚有10種以上的基因突變,可以透過使用標靶藥得到極佳的治療效益,這些基因突變我們稱為「可行性基因突變」(Actionable Mutation)。

然後,要發掘這些主驅動基因,必須進行大範圍的基因檢測,揪出所有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要增加成功機會,就得依賴一類新型的檢測方法,稱之為「次世代基因檢測」(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稱為「次世代」的原因,在於凸顯這類檢測方法比舊有方法快數萬倍的差距。昔日需時數年才能檢測出來的基因數據,現在短短幾天便能夠檢測出來。相比香港部分公立醫院現時只有檢測幾個「熱點基因突變」(Hotspot Mutation),坊間商業營運的大範圍次世代基因檢測平台一般檢測300種以上的基因,除主驅動基因外,其他可能影響標靶藥效的副驅動基因亦同時被檢測出來,讓我們能更精準地預測藥效。此外,礙於技術層面的差別,有些初步被「熱點基因突變」檢測方法判斷為陰性的情況,最終亦可經次世代基因檢測重新發掘及確認出來。

最後,一般次世代基因檢測都以腫瘤的DNA作為檢測目標,唯部分基因突變,例如融合型的基因突變,以DNA作檢測目標的敏感度會較低。根據2019年的一項以肺腺癌作為研究的數據,若以DNA作為目標的檢測報告為陰性時,進行第二個以RNA作為檢測目標的次世代基因檢測,發現當中14%的患者其實帶有非常符合用藥的基因融合,極大部分患者在用藥後都得到臨床益處。因此,面對陰性結果的基因檢測報告,理論上應該以RNA作為檢測目標重做一次次世代基因檢測。

我們應審慎而努力不懈地為患者發掘可用藥的基因突變,永不氣餒,永不放棄,才能避免患者喪失一個能夠輕鬆地控制腫瘤的絕佳治療方案,努力為患者爭取大幅度延長壽命的黃金機會。

參考資料:

  • Benayed et al.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50篇進階肺癌治療實戰攻略》,紅出版,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有限公司策劃

2841_772WxH

肺癌不但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更是本港過去幾十年來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互聯網上的龐雜資訊,不僅讓病患與家屬頭暈目眩,還不一定適用於本港醫療環境。

臨床腫瘤科李宇聰醫生,有感於巿面上大部分肺癌醫學資訊的實用性與針對性乏善足陳,遂撰寫此書,精挑細選題目,裝備實用知識,讓患者在抗癌路上知己知彼,以期得到最合適和最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新書《50篇進階肺癌治療實戰攻略》的每一篇章,都是李宇聰醫生根據肺癌治療的一些特定或特殊情況落筆,巧妙地採用了在現實生活中的方式,重點研究與肺癌診斷和治療相關的最常見和最新的臨床問題。這50個臨床珍貴小錦囊將為公眾,尤其是肺癌患者及其親屬提供實用的知識,並起著指引的作用。

本書作者李宇聰醫生,為私人執業腫瘤科醫生,醉心於臨床研究,現為香港腫瘤學研究學會創會主席,深願借用研究資源,讓有經濟困難的患者有機會得到最佳的治療。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