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學的閱讀過程中,閱讀是重的自學之何重要的能力之一,本文以三本書為架構,力內高帶領讀者了解自學的本書方法、依照自己的為架閱讀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閱讀、以及最後透過快速閱讀的構短方式,在短暫的時間時間裡進行高效的學習。
本篇文章的效學習自學步驟是參考山口周的《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而閱讀方法則是閱讀參考美國教育家莫蒂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和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所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速讀方法則參考保羅・席利(Paul R. Scheele)的重的自學之何《10倍速影像閱讀法》。
斜槓自學法四模組
第一本書《斜槓時代的力內高高效閱讀法》的作者山口周是標準的文組學生,哲學系學士、本書美術史碩士,為架卻靠著自學能力,構短擔任科技公司的時間顧問,專注於組織開發、領導統御、與人才培養。簡直是超斜槓的自學專家。他的自學系統是四大模組。分為:
1. 戰略:設定自學目標,了解自己為何要學習(why),例如關於線上學習,峰哥上一篇文章分享的「使用KSAA找出修課標的」就是這個策略,釐清戰略等於是找到學習的動機,確定目標後,就可以隨時修正自己是否依循這個目標,隨時檢視學習的材料和閱讀的知識是否有所偏離。
2. 輸入:這個模組是what讀什麼(學習材料)、how怎麼讀(學習方法),套用在線上修課,就是找出最能提升自身價值和符合時代趨勢的課程,在上一篇文章所舉的例子,就是「籃球的大數據分析」之類的課程。這個模組也包括一些基本能力的運用,例如組織知識、閱讀方法、和知識創造。
3. 抽象化:這個模組是將所學的與生活和社會結合,為學習賦予意義,例如讀到「籃球+大數據」就想到觀眾在電腦前觀看的數據同步顯示、讀到「籃球+哲學家」就想到人們對於有色人種間運動的偏見。透過重新建構的方式,將所學應用在各種方面。
4. 儲存:這個階段是將知識利用「轉譯」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可以畫出一本書的心智圖、或製作說書影片,更進階的是將概念放大到未來計畫(可以是學習歷程檔案、創業計畫、或專題計畫)當中,例如製作虛擬現場觀看籃球,並且同步顯示在球員身上的數據、或是利用擴增實境模擬與NBA球員鬥牛的電玩。
透過「戰略-輸入-抽象化-儲存」來學習線上科目的各個學科,小至一個單元的閱讀、一堂課的學習、一門學問的探索、到最後一個計畫的開發,都是可以照著四模組來自學。
閱讀一本書的四層次
第二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的閱讀方法來自上個世紀的經典名著,此書在1940年出版,1972年大幅增改寫成新版,之後陸續在各大書店蟬聯年度暢銷書。此書的四種閱讀方法包括:
1. 基礎閱讀:是有了基礎能力後的逐字閱讀,小學高年級就可以有流暢的基礎閱讀能力,將一本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看了後面忘前面,就是這種閱讀法。用這種閱讀法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也容易放棄閱讀完一本書。
2. 檢視閱讀:就是略讀,先看書序,了解作者的寫作緣由,看一下書本背面的介紹,挑選幾章感興趣的先粗讀。以一本200頁的書,若用這樣的方式看,大約半小時就能看完一本書了。
3. 分析閱讀: 這個階段是本書的精華,我最喜歡的方式是先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例如這本厚重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會將重點放在「如何」的方法上,因此鎖定四種閱讀方法就是分析閱讀的精髓了。若是一篇「AI如何影響未來生活」的書籍,就可以將重點鎖定在「問題解決」層面,包括娛樂、資安、數據預測、取代高風險的單調工作、醫療、智能家電等。基本上只要閱讀到相關的資訊,可以簡短的書寫和說出作者想傳達的意涵,就算完成這個層次的閱讀了。
4. 主題閱讀:這是最終極的閱讀層次,就是理解你想探討的主題,提取一本書裡包含那個主題的內容,再蒐集其他有這項主題的其他書籍,一樣提取主題內容即可,之後將這些提取的主題筆記匯集成一個架構,比較其中的差異和確定是否解決自己設定的主題,比較不同書籍、相同主題間的差異,產出屬於自己的論述。
基本上以高中生而言,若能做到「分析閱讀」層次就算是有足夠的分析能力了,而研究生需要有「主題閱讀」的綜合和創造能力。要想成為自學家,不要再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從頭讀到尾,換種策略,你會透過閱讀成為自學專家。
如何一天看一本書的概念與步驟
最後就是如何在短時間內進行高效的閱讀,就是本文分享的第三本書《10倍速影像閱讀法》。這本書強調輕鬆一天看完一本書、有效率的準備考試、快速批閱堆積如山的公文。
一開始我是半信半疑地翻閱這本神奇的書,還以為又是一本出來騙吃喝的速讀,我想到以前小時候學的速讀法,用閃卡裝置快速留下短暫的工作記憶,但其實對速讀的幫助並不大。細讀之下才發現,這本神奇的書運用的方法,與我過去一些閱讀經驗有點類似。
- 速讀的三概念
針對閱讀,這本書提供幾個概念,我將呼應自己的經驗來解說:
1. 帶著問題找答案:記得以前在考托福的時候,補習班教我們一種快速作答的方法,就是先讀題目,再從本文找答案。後來發現這個方法非常適合用在閱讀,當你看到一本書,你可以先針對書的標題或章節,問自己此書試圖解答什麼問題。
例如葛瑞琴.魯賓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書裡提到一年內12項月計畫,我在閱讀此書時,只要找出每個月提案的方法,那一章就算看完了,好比第一個月「把垃圾袋打開」,只要找出關鍵方法,像是一分鐘原則(每天處理一分鐘能收拾的雜物,例如回收的書或衣服)、或是解決長期拖延的事(例如洗牙、修燈),這一章節就算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