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許峰賓、周思齊《圖解跑壘學全書》:目前在台灣是投打優先、第二是守備,幾乎沒有投入在跑壘訓練

文:許峰賓、許峰學全先第訓練周思齊

從基礎打底的賓周四階段學習

我認為小聯盟分成七個層級這段模式是有跡可循的,我將其分為「學習」、思齊書目守備「力行」、圖解投入「策略運用2A」與「鬥智3A」四個階段,跑壘跑壘可以說這些階段就是前台從基礎開始到準備進入大聯盟的進程。在新人聯盟、灣投高階新人聯盟、打優短期1A、幾乎1A這幾個階段,許峰學全先第訓練都是賓周屬於學習較多的部分;高階1A與2A則是身體力行的階段;2A也會開始加入策略運用;3A階段的選手則已經相當成熟,是思齊書目守備屬於鬥智的階段。

舉例來說,圖解投入一開始在比較低階的跑壘跑壘層級(新人聯盟、高階新人聯盟等),前台都是著重在基礎的學習,例如看情蒐資料、各類紀錄表、戰術與暗號等;第二階段就會進入到親身實踐,學習如何將自己所學的身體力行,並且駕輕就熟的運用在比賽中,因此會有比較多時間學習身體的運用能力;接下來面對的就是如何策略性的使用,在哪個時間點、該怎麼做,可以幫助球隊贏球;進入了判斷思考的領域。第四階段就是與對手進入鬥智的狀態,要去思考對手會用什麼樣的策略、戰術,我方該怎麼面對與攻破,將這四個階段熟練之後,才有進入大聯盟戰場的基礎能力。

因為小聯盟有這樣比較完善的訓練系統,因此似乎比較少在大聯盟看到所謂的「低級失誤」,畢竟在小聯盟訓練的過程中,是逐步地、一關一關往上升級。就好像品管一樣,這關通過了才進入下個關卡,有需要加強改善的地方就停下來調整。

美台跑壘訓練差異

小聯盟的跑壘訓練是融入在每天的訓練課表裡,跟打擊訓練的組別相互搭配,讓打者有一些情境或戰術去執行,例如打帶跑、內野的趨前,或是內野退後守備,然後搭配打者在這些狀況下練習,讓跑者在壘上做相對應的跑壘。這個訓練方法的好處在於,打者和跑者都知道現在要做什麼,打者要做出最有利的打法,而跑者則要判斷打者擊出來的球並做出應對。這是一個滿棒的組合,因為整合了兩個部門的訓練,而且融合在每天的打擊訓練裡,就能減少額外的跑壘訓練時間。

在美國的訓練中,教練團會先盡可能的模擬出所有狀態,也就是說,球員在訓練時有各種情境的模擬,接下來就是看不同的情境下,在技術上能夠執行到什麼程度,藉由這樣的模式培養球員的判斷力。

為了讓球員可以應付各種狀況,教練團會將很多不一樣的情境拆分得很細微,包括:擊完球後該如何起跑;起跑的角度;一壘安打、二壘安打時,起跑的路線如何安排;在各個壘包時,要注意哪些事項,例如離壘的角度、離壘的方式、回壘的方式,還有不同戰術相對應的跑法。

教練解說完後,會讓球員了解如何執行這些觀念,之後再將這些情境放到訓練中,球員便能對各種可能的狀況有更多預判。當把所有可能發生的因素都整理出來也沙盤推演過,犯錯的機率當然就會大大下降。犯錯通常就在於不了解或是根本不知道,又或是不夠熟練等三種可能性。

然而在台灣,比較常見的是球員對於很多模式或情境可能根本不了解,也從來沒受過相關的訓練或指導。常是選手犯錯之後,再從結果論反推當下該如何跑,因此「事後補救」是台灣普遍的訓練方式。另一方面,我們又沒有把這些補救動作系統化整理起來編成教材,讓選手可以做事前預防的動作,我覺得這是台灣和美國差異比較大的地方。也由於台灣缺乏跑壘基礎教材,所以很難提供系統化的跑壘訓練。

借鏡美國的學習經驗

在美國擔任客座教練時,可以說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畢竟過去台灣的訓練資源並不是那麼充沛,即使台灣近年在相關的資源投入不少,但若要跟美國比較,依然有著一段不小的距離。光以球場來說,我們有個國際標準球場能訓練就覺得很幸福了,但到美國參加了當地的訓練,就會知道一個球場其實就只是低標、一個球隊的基本配備,有兩個或以上的球場,才能充分提高訓練效率,而美國的春訓基地甚至配置六個以上球場提供球員練習。

回頭看看我們,台灣近年的二軍農場才剛比過去有多一點改善,也更加有規模,但若跟美國小聯盟比,還差了一大段距離,更不用說相關的硬體設備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比美國球隊春訓時有六個球場運用、提高訓練效率,台灣目前的職棒球隊還不是每支球隊都有完整的春訓球場。

此外,我們目前的基層訓練幾乎都專注於投打的訓練,以守備訓練來說,需要投入的訓練人力較多,成本也較高,相對於投打花費的訓練時間比例就低了,更不用說專注在跑壘訓練上的時間,那更是少之又少。

從訓練即時的效果來看,大家還是以強化打擊為優先,因為打者只要經常做打擊訓練,熟能生巧,就有機會提升能力。甚至在打擊訓練上,能夠使用機器取代投球進行,訓練的場地限制也比較小。但守備、跑壘相關的訓練,不但需要空間,還要有適合的場地,甚至紅土與草皮的不同也會影響訓練的細節。台灣的球隊資源並沒有這麼充足,這部分的練習就會比較匱乏。

簡單來說,目前在台灣是投打訓練優先、第二是守備,幾乎沒有其他時間與資源投入在跑壘訓練。當初出國學習,就希望能將國外的跑壘教材帶回來,融會貫通後,拆解成初階、中階、高階,特別是初階的部分,必須在基層就開始推廣與訓練,如此一來,有了跑壘教材與工具,才有辦法進行系統化的訓練,有系統才能成就台灣的棒球文化,基礎打好了,才能在系統的訓練上注意相關細節,將跑壘的水準往上提升。

書籍介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