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看懂「反向貨幣戰爭」:聯準會掀升息潮,全球央行不想也得跟

(中央社)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一連串大幅升息舉動,看懂已對世界各地央行帶來壓力,貨幣會掀迫使他們不得不追隨聯準會升息步伐,戰爭對抗飆升的聯準通膨和走堅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最新一項研究分析顯示,升息各國中央銀行現在比本世紀任何時候更傾向選擇大幅升息至少50個基點(2碼),潮全凸顯出因應物價壓力和美國升息的球央挑戰。

聯準會自1994年以來首度一口氣升息3碼,行不想也以及市場對全球經濟體質的得跟疑慮,造成美元兌其他貨幣走堅。看懂由於國際市場上許多商品以美元計價,貨幣會掀美元升值造成進口成本攀升,戰爭增添通膨壓力,聯準製造了分析師口中貨幣政策決策者之間的升息「反向貨幣戰爭」(reverse currency war)。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Abrdn)資深投資組合經理艾希(James Athey)指出:「我們看到當前的潮全一股升息潮,這和我們在上個10年看到情況相反……現在大家最不想要的就是擁有一個弱勢的貨幣。」

加拿大央行13日跌破市場眼鏡,一口氣升息100個基點,刷新1998年以來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最大升息幅度紀錄。菲律賓央行隔天跟進升息75個基點。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追蹤的數據,在截至6月底止的3個月,55國央行總計62次將政策利率上調至少50個基點。接著7月以來,又有17次至少升息50個基點,創下新千禧年以來央行最多大幅升息的次數,連最近一次的全球貨幣緊縮循環也相形失色。

荷蘭合作銀行集團(Rabobank)外匯策略部門主管佛里(Jane Foley)表示:「我們看到50個基點已經取代過去的25個基點,成為市場的樞軸點。」

有些國家暴露在外匯市場的壓力下,升息幅度尤甚。當中以匈牙利升息幅度最大,在2個月內急速調高主要利率385個基點,對抗國內面臨的通膨,以及本幣兌美元以兩位數貶幅下滑的壓力。

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全球經濟服務部門主管馬凱恩(Jennifer McKeown)指出:「對許多新興市場而言,匯率是貨幣決策的重要因素。諸如多個歐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因烏克蘭戰爭引發的疑慮和規避風險的心理而受到打擊。」

然而,這股廣泛性的趨勢也對富裕國家的央行帶來衝擊。韓國央行7月宣布升息50個基點,為該行首見。

央行強勁的升息力道讓投資人措手不及,包括澳洲、挪威和瑞士等國央行6月意外升息50個基點。市場原本預測過去溫和派的瑞士央行或許會等到今(2022)年稍晚再升息,不過,出於對通膨及匯率的憂心,瑞士央行決定提早出手。

《金融時報》報導,從歷史標準來看,目前的利率水準仍處於低點的情況下,經濟學家預測多家央行下一次利率決策會議時,將升息50個基點或75個基點,俾以讓借貸成本向長期均值靠攏。

馬凱恩表示,央行必須快速採取行動,讓利率脫離「刺激」經濟的區間,「尤其在薪資成長和通膨預期攀升的環境下」,倘若央行沒有作為恐引發薪資和物價螺旋發展擴大。

英國和歐洲央行迄今未跟進採取這類大幅升息舉動。不過,全球金融服務公司Ebury資深市場分析師萊恩(Matthew Ryan)表示,英國央行可能得加入「50(基點)俱樂部」,以拉抬目前挫貶的英鎊匯價。

歐元兌美元匯價雖在本週貶至平價,但歐洲央行21日舉行貨幣決策會議預期仍將只會溫和升息25個基點。

美國最新公布的6月經濟數據顯示就業強勁,以及通膨超乎預期,升高市場對聯準會27日決策會議將再大幅升息的預期心理。

市場甚至押注聯準會整整升息一個百分點的機率為40%,並預期聯準會年底前將升息至3.5%到3.75%區間。

聯準會進一步升息將對許多新興市場造成跟進的壓力,儘管不少國家甚至在去年已開始緊縮貨幣政策,比先進經濟體還早。

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卡斯騰斯(Agustin Carstens)近來在歐洲央行主辦的研討會上表示,新興市場已從美國前一波緊縮循環中「汲取教訓」。他指出,過去新興市場央行往往比先進經濟體晚升息,「現在他們很早就展開升息,可以看到他們將匯率維持得相當穩定」。

新聞來源

  • 看懂反向貨幣戰爭 聯準會掀升息潮 全球央行不想也得跟(中央社)

延伸閱讀

  • 美國6月通膨創40年新高,拜登支持率降至最低,市場預期聯準會7月升息4碼
  • 美國1981年以來最嚴重通膨:6月份CPI暴增9.1%,台灣下半年出口恐受影響
  • 28年來首見!聯準會一口氣升息3碼對抗40年來最強通膨,符合市場預期美股連5黑止步
  • 聯準會升息3碼四大重點解析:全年預測上調13碼,承諾將使通膨回落2%目標
  • 美國聯邦資金利率40年歷史回顧,5階段大幅升、降息原因總整理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