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奧地利比起移德,移居多七分冒險,奧地三分人情味。利分
奧德兩國雖同是冒險德語國家,但前者面積和人口都比後者少許多。分人這個現在人口只800餘萬的情味中歐國家,卻曾是移居中歐霸主,面積幅蓋現在匈牙利、奧地捷克和波蘭不少地區。利分奧地利的冒險哈布斯堡王朝,曾在歐洲有深遠影響力,分人是情味德意志民族領頭人。然而後來被普魯士戰勝,移居德意志帝國國力蓋過奧地利。奧地一戰後皇室解體,利分加上納粹年代與納粹合作不光采歷史。今天的奧地利人鮮有以歷史為傲,反而強調他們與德國不同的一面。
奧地利雖然都講德文,但在奧國講德式德文,總像在台灣講大陸普通話、在澳洲講美式英文、在南美講西班牙西文,格格不入。外國人在外地學德文,總是學德式德文,這也難怪,因為德國是影響力最大的德語國家。然而在奧地利生活,必須學懂常用的字詞,別人才會視你為他們一分子。
例如「一月」口語稱為Jannar,而非書面和德國用的Januar、「袋子」是 Sackerl 而非德國多用的 Tüte、「歐洲李」(即香港所稱「布冧」,音譯英文「plum」) 是Zwetschke而不是標準語的Pflaume。遇上奧地利人,跟他們說德文,不會留下太深刻印象,但說出幾個奧國用詞,對方馬上眉開眼笑,好奇你怎樣學會,並樂意繼續談下去。因為這些詞語很多德國人都不會,你這個亞洲人反而掌握。
跟奧地利談歌德和湯馬士曼,他們不會有很大反應,但談到奧地利作家,他們則非常興奮。幾年前的歌德學院C2德文考試,寫作題需要事先閱讀的書籍,是奧地利現代小說「Der Trafikant」(便利店員),講述一個奧地利鄉村少年在維也納遇上佛洛伊德的故事,裡面有許多奧地利德文用詞,後頁還有幾頁詞彙表對照標準德文。這小說的作者Robert Seethaler,是奧地利有名的現代作家。另一位是曾在威爾斯史雲斯(Swansea) 當大學講師的Wolf Haas,他寫的偵探小說懸疑刺激又富幽默,在德國亦廣受歡迎,時在街上見到他新書的海報。想認識現代奧地利,他們倆是必讀。
要是奧地利人問到你為何移奧,而不選擇熱門得多的鄰國德國,你大可以說:「我很欣賞德語區的文化和傳統,而學著德文的時候,就發現原來德意志文化不由德國專美,旁邊的奧地利有其一番情趣和品味。從奧地利去認識德意志和歐洲,會有獨特的體會,是居德者無法知曉的。」奧地利人聽過後都會很高興,覺得你由衷欣賞他們。
奧地利人多對香港無甚所知,但港奧卻深有淵源。香港曾有位叫蘇海文(Helmut Sohmen) 的奧地利商人當立法局議員。他曾向當時中國駐港最高機構新華社提議以一百億港元租賃香港十年,由港人自治。此外,歌手甄妮及前拔萃女書院校長西門氏夫人(Joyce Symons),都有奧地利血統。在奧港人跟當地人談到這些人物,他們都會對香港認識多一分,知道香港有中西薈萃一面。
1913年的維也納,同時住著希特拉、史大林、鐵托、托洛斯基和佛洛伊德這幾位後來改變世界的人物。他們或許有擦肩而過,或者每天看到對方都不定。今天選擇定居奧地利的人,不乏有識見和生活情調之士,說不定也能改變世界。
文章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修改,原文可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