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廠商向Maggie要公司的常搞錯產品項目。Maggie迅速整理了資料給他。用法對方感激地回應:The似負 information you sent was useful.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time to organize it.
Maggie謙虛地回答:
Not at all, it's my duty.
不客氣,這是責任我的職責所在(本來就是我該做的)。
不料這話一回答,其實氣氛卻有些僵。尷尬
當我們說「這本來是常搞錯我該做的」、「這是用法我的責任」,聽起來沒有問題。似負但在這個情境下說「It's my duty.」聽在外國人耳裡,責任就像是其實說:「我本來不是那麼樂意做,但沒辦法,尷尬我的常搞錯工作要求我必須這麼做」,職責所在,用法不得已啊。似負
Duty是一個比較有重量的字,指道德義務上的責任,強調自覺性,具體指「職責、任務」,原先用在軍人、護士等值班、值勤,後來也運用到一般上下班。上班是go on duty ,下班用come off duty,注意搭配的動詞。
I usually go on duty at 8 a.m.
(X)我通常上午八點有任務。
(O)我通常上午八點上班。
若要表示下班則用off duty:
He usually comes off duty at 6 p.m.
他通常下午六點下班。
John only went to see her out of duty.
(X)John只在下班時去看她。
(O)John去看她只是基於責任。
Duty也可以抽象地解釋,指「義務感」。Out of duty不是下班,而是「基於責任、基於道義」。所以這句話意思是John並不是真的想去看她,只是基於責任才去。
Call of duty
(X)打電話的責任
(O)使命召喚
有一款遊戲就以「Call of Duty」命名,台灣和香港叫《決勝時刻》,中國取其直譯──《使命召喚》。這裡的call不是打電話,而是呼喚、召喚,duty是任務、職責。Call of duty白話一點就是職責所在、使命召喚。來看一例句,熟悉用法:
He answered the call of duty and enlisted in the army.
他應徵入伍當兵去了。
比call of the duty更常用的是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或簡單一點用beyond the call of duty。指「超越職責之外的事,別人沒有期待你做,你卻做了超乎別人預期的事」,這片語使用率在職場上算高,例如在面試時常會被問到:
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had to go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in order to get a job done.
你有沒有過為了完成任務付出超額努力的經歷?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當別人感謝你時,別說It’s my duty,那怎麼謙虛表達不客氣呢?其實這時只要用:It's a pleasure. / I'm glad to be of help.(我很樂意這麼做。/很高興能幫得上忙)
本文經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 常搞錯的bar用法:「Be called to the bar」原來跟酒吧無關
- 不要會錯意!當對方說「Nice talking to you」,不是想跟你繼續聊下去
- 常搞錯的driver用法:Sunday driver不是星期天司機,Daily driver也不是每天開車的人
- 常搞錯英文問句:「What's your pleasure?」不是問你的樂趣何在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