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影評】《12.12:首爾之春》重現影響韓國民主化「雙十二政變」最驚心動魄的九小時

文:潘光中

在44年前,影評影響也是首爾12月中旬的季節,韓國人差一點就能實現憲政改革、春重現政變最驚直接民選自己認可的韓國化雙總統。可惜就在那天,民主一場由軍隊中的心動小時利益團體發動的軍事政變,直接扼殺了這個夢想。影評影響本週上映的首爾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就是春重現政變最驚講述這段長年塵封的歷史秘辛。

《12.12:首爾之春》劇情概述、韓國化雙主要卡司

《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 봄/12.12: The民主 Day)講述的就是史稱「雙十二政變」當日前後的來龍去脈。

由於導演金成洙(《流感》、心動小時《阿修羅》)採用的影評影響參考資料,是首爾當時對抗全斗煥一方的時任陸軍參謀總長鄭昇和、時任首都警備司令部司令張泰琓這兩位當事人的春重現政變最驚回憶錄《將軍之夜:韓國雙十二事件》、《12·12張泰琓手記:反政變失敗的10小時》,所以在敘事立場上自然有所偏向,甚至直接以「叛軍」稱呼全派以下的一心會將領。

而由於兼任編劇的金導,為了添加戲劇效果而自行編纂了部分情節和人設,因此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沒有冠上真實本人物的本名;但只要對韓國近代史稍有概念的觀眾,應該很容易對照出角色原型。

本片拍攝預算為230億韓圜(約5.1億台幣),以金額來說並非頂規的大型製作,但卡司卻豪華得有點可怕──黃晸珉、鄭雨盛、李星民、朴海俊、金成均、鄭東煥、金義聖,還有特別客串的安聖基、李浚赫、丁海寅等人,再加上配樂總監李宰鎮、攝影指導李模介、剪輯顧問金尚範等等,幾乎可以說是集結忠武路幕前幕後所有菁英齊聚一堂。

本片在韓國安排於11月22日上映,目前累積三週票房已破700萬人次,遠超過損益平衡點的500萬人次。由於上映廳數還在擴大中,幾大主要院線也計畫延長上映週期,預計待明年1月底下片時,很可能突破千萬觀影人次。

※以下內容可能包含劇透、成人議題以及個人主觀論述,請斟酌閱覽

以還原史實為目的的驚悚氛圍

雖說是以還原雙十二當日的關鍵九小時為目的,不過為了讓一般觀眾(特別是那些對70、80零年代已經毫無記憶的新生代觀眾)也能盡快進入狀況,劇情是以獨裁強人朴正熙遇刺當日(1979年10月26日),韓國軍政兩界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況為開場。

而作為日後雙十二政變的幾位主要當事人,全斗光(全斗煥/黃晸珉 飾)、李泰信(張泰琓/鄭雨盛 飾)、鄭相鎬(鄭昇和/李星民 飾)、盧泰建(盧泰愚/朴海俊 飾)自然是一開局就紛紛登場。

由全氏一手創立的軍系小團體「壹會」(即「一心會」)此時成員已經接近兩百人,遍布國軍內部上層及中堅等重要職位。這個小團體在朴正熙掌權時代曾遭到整肅,但由於全氏為朴正熙同鄉,又都是韓國陸軍士官學校(等同於我國陸軍官校)前後期校友,兼有地緣/學緣雙重情誼,全氏反而在整肅事件過後更獲朴正熙信賴。

而壹會也發展成組織架構更嚴密的祕密結社,上下層關係改採單線聯繫,除了全氏、盧氏等幾位核心成員以外,其他成員甚至彼此互不相知。

鄭氏當下雖貴為總長,在國防架構中地位僅次於國防部長;但為了平衡派系勢力,不得不任命全氏以保安司令部司令身分兼任臨時編組的朴正熙遇刺案的聯合調查本部長。但壹會勢力逐漸狀態已經令鄭氏忌憚,更何況全氏濫用聯調部權力大肆攀咬,藉以整肅軍方內部非壹會將校、以及民間異議人士。

於是將非軍校出身的甲種軍官李氏拔擢為首部警備司令部司令,統轄負有守衛首都之責的三個衛戍師團,與特戰司令部司令孔洙赫(鄭炳宙/鄭滿植 飾)、憲兵總監金准燁(金晉基/金成均 飾),形成拱衛首都內外的鐵三角防線,藉以制衡、威嚇全氏、盧氏及其附庸。

全氏藉調查刺殺案之便,大肆構陷政敵、甚至中飽私囊的行為,快速演變到毫不隱藏,鄭氏在屢次訓斥無效後,決定快刀斬亂麻,直接將全氏以下一干附庸全部調離現職,人事命令預計在來年開春生效。

被逼到絕路的全氏當然不會坐以待斃,表面上雖恭謹順從,私下卻竄改刺殺案主嫌的口供誣陷鄭氏,並以此為由請求國防部長及代理總統簽發拘捕令。全氏串聯壹會成員、以及較親近的更高階將領,計畫以第三十師團駐地為基地,策劃並發動自詡為「革命」的軍事政變。

從傍晚到深夜,驚心動魄的九小時

本片最精采的大段落,也就是雙十二政變的經過,在全氏等人的精心策畫下,於焉開幕。

這一段兼顧史實、加上藝術加工渲染而成的軍事政變過程,時而撲朔迷離、時而慷慨激昂。自稱為「新軍部」、藉以和鄭氏統領的「舊軍部」分庭抗禮的全氏等人,費盡心思還不惜動武,終於擄獲鄭氏並將之囚禁,但代理總統卻遲遲不願簽發逮捕令,讓他們最想佔據的大義名份功虧一簣。

而相對的,李氏接獲通報後察覺事態有異,立即前往各要點試圖搶救總長。兩方爆發小規模的激烈戰鬥,同時也各自對首都圈外的各地駐軍呼叫支援,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防隨之展開。

透過連串短鏡的剪輯串接,輔以快節奏配樂的烘托,這一段涉及數萬將兵生死、以及整個大韓民國未來國運的激鬥對峙,有了幾位大物演員傾情演繹,不但更加栩栩如生、驚心動魄,也讓進到戲院的觀眾彷彿身歷其境。

不但為那些奮戰犧牲的將士們一掬同情之淚,在看到某幾位將領即便面臨無法挽回的頹勢,仍義無反顧捨生取義,對照另一方的蠅營狗苟,更不免產生徒呼負負的感慨。

儘管明知成王敗寇的歷史結局,當李氏決定孤身闖過重重拒馬,以達成逮捕全氏的任務時,也很難不為其「雖千萬人吾往矣」慷慨赴義的勇氣高聲喝采吧?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