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寶島》線上發表會
- 時間:2021年5月15日
- 講題:新寶島——福爾摩沙大交換的對談島黃若干主題
- 主講:黃崇凱(《新寶島》作者)X林易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 主持:莊瑞琳(春山出版總編輯)|整理:楊芩雯
莊瑞琳(簡稱瑞):今天是春山第一次做直播,也紀念一下今天雙北升三級警戒,小說新寶我們剛好遇到疫情的崇凱狀況。覺得嘗試一下直播也滿有意思的X林類何連接。
我是易澄春山出版的總編輯莊瑞琳,也是上人《新寶島》的責編,滿高興終於有機會跟崇凱,把過還有易澄、去與起今天的未來對談人,來談談這本題材很特殊的對談島黃書,所謂的小說新寶《新寶島》到底在講些什麼,是崇凱一個怎樣的小說。大家可以看一下小說作者崇凱,X林類何連接今天穿的易澄T恤上有一個人像,是上人切格瓦拉,所以可以知道可能是跟拉丁美洲有關的一個作品。
可能還有很多朋友對這個故事不是很瞭解,我先講一下它到底是怎樣的作品。《新寶島》是在講不久後的未來,也就是2024年,台灣每四年就會選一次總統嘛,就是在2024年總統宣誓就職的隔天,我們已經選出台灣史上第一個有原住民血統的總統的隔天,大家一覺醒來發現全部的人都去了古巴,古巴的朋友也是發現他們怎麼換到了台灣。由於不知名的原因,這兩個島嶼上的人完成了一次大交換。
這個大交換牽動了很多事,比如這個原住民總統要怎麼去面對大交換的情況,因為隔壁的大國就變了,古巴的旁邊變成是中國,台灣的旁邊變成不是中國、而是美國。這幾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會怎麼樣呢?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設計。這本書是在這個框架下展開,崇凱怎麼去思考到底什麼是台灣,台灣到底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小說比較像是在思考這樣子的問題。當然裡面要討論的事情很多,除了有台灣、古巴的交換,因為我們選出了一個原住民的總統,所以在小說裡面,原住民的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軸線。大概可以從這兩個大的框架去思考,這個作品所試圖要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這次的寫作難度非常高。因為我們之前做過崇凱的前一本作品《文藝春秋》,之前也讀過他其他作品,所以等到我當時收到這份書稿時,我非常驚訝。因為我覺得,為了這個小說所需要做的準備,一讀就知道是非常多的。此外,要探索的面向比他過去所有的作品都還要複雜,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崇凱可以說完成了他近期的代表作。
今天很高興請到林易澄,他現在是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的博士後研究。我們跟易澄也有過滿多合作,除了他的研究之外,他也參與了一些白色恐怖的研究或寫作。之前我們合作過《無法送達的遺書》,他在當中撰寫了郭慶的故事。還有在上個月出版的白色恐怖散文選,易澄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注解者之一,幫我們完成了滿多檔案的解釋。等一下我們就先請易澄從他的角度探討解讀他看到的《新寶島》,他怎麼看待崇凱這一次的嘗試。
從人類歷史思維看《新寶島》
林易澄(簡稱澄):如果我自己要填職業欄的話,就是寫歷史學工作者。這次《新寶島》新書的對談活動、或者是訪問,比較多是文學界的人,那做為歷史學界的工作者,我稍微從歷史學、或者說從人類歷史思維的角度來看這本書。
一開始我想要說的是,關於人類怎麼去想未來,或是人類怎麼去把過去跟未來連接在一起。在過去,巫史還沒有分家的時候,歷史學者最古老的工作是占卜。當一個國王要出兵打仗,或是決定一些大事,他要去占卜。他會燒一個烏龜的殼、或是燒牛羊的骨頭來做占卜,就以前發生的事情去做一些判斷。這個古老的工作代表著,當時世界的變化比較緩慢,歷史學者知道很多過去的知識可以參考,那他大概就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這個歷史的思維到了現代有些變化、也有些延續。人類對自己的力量充滿一種自信心,自覺人類的發展有一個方向,在掌握了科學、掌握了工業技術、掌握了社會變遷法則和宇宙的奧妙真理之後,就可以去找到發展的方向。這個方向到二十世紀可以說達到最高峰,關於民族國家的建立、關於社會主義天堂的建立,在那樣的時候,當時的那些青年,例如剛剛小瑞談到白色恐怖,早期願意投入地下黨的青年,很多人都會感到歷史有一個方向在走,有一個目的地。
因為確信著有一個方向,我們看到在整個二十世紀到中葉以前,歷史學具有在知識上非常重要的地位,歷史學者彷彿可以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去給一些建議。
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又看到有些小說是在回應這樣子的方向。譬如說在中國近代史上,很難看、可是很重要的是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1902),他藉兩個人的聊天,去講未來六十年後的中國變成什麼樣子。現在我們知道他的想像跟後來的「未來」差很多,但重點是,我們現在讀了覺得很難看的小說,對當時的人卻代表了一種時代意義。
這樣子的政治小說,近年來還是有些人繼續嘗試,但通常也都不是很好看。不是很好看的原因是,其實我們的歷史思維也跟那一代的人有很大差異了。就是說,早期包括不管是革命政權、或者是黨國、或者是人類未來的方向,他們都要建立一個很大的關於世界的秩序,大概也許從二十世紀的最後二、三十年,我們開始感覺到,這些好像都出了一些問題,甚至會覺得現階段不是歷史進化的法則、或人類的幾個階段可以去解釋、去概括。
在二十世紀末、甚至到二十一世紀之後,在中文創作裡面,還是有幾個作者做了政治小說、近未來政治小說的一些嘗試,可是他們可能都還沒有完全察覺,剛剛講的幾個歷史思維階段的變化。
當一些作者仍然在嘗試寫這樣小說的時候,在時代的變化下,或者是作者寫到最後自己感到了這種困惑,又或者是讀者讀完之後,並沒有被這些想像說服——不管是對未來很好的想像、或者是很反烏托邦的,讀者往往會覺得,這些並沒有辦法跟眼前的現實連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