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iane Knüsel
翻譯:楊煦冬
《瑞士:紅色中國在歐洲的瑞士任間諜中心》、《紅色中國外交官在瑞士培訓》,所中國20世紀60年代,成為全世界有數百個媒體用類似的歐洲題目進行過報導,但瑞士官方長期都在否認這種說法。間諜中
1965年,心首鉉功瑞士聯邦檢察院還宣稱,使馮所謂中國情報單位在瑞士的瑞士任「童話」很可能是受龐德(James Bond)電影《金手指》的啟發而想像出來的。
然而,所中國瑞士聯邦檔案館的成為資料卻顯示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之間,中國情報單位以瑞士為中心鋪設了幾十個國際間諜網。歐洲
那麼,間諜中瑞士是心首鉉功怎樣成為中國間諜活動的指揮中心的?
對間諜有吸引力
一方面,瑞士像荷蘭和斯堪地納維亞國家一樣,使馮很早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瑞士任但與阿姆斯特丹或奧斯陸相比,瑞士的地理位置更適合秘密會晤。
另一方面,瑞士作為一個希望在國際上確定自己衝突調解人身份的中立國家,盡可能地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每年都有數千名外交官雲集在聯合國和日內瓦的其他國際組織。所以在這裡,可以竊取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團和個人的資訊。
另一個優勢是,瑞士反間諜機構的職能範圍非常窄,瑞士聯邦檢察院和聯邦警察,只對危及瑞士內外安全的個人和組織採取行動。換句話說,就是在瑞士從事針對其他國家進行間諜活動並不違法。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中國大使館和駐日內瓦總領館的工作人員的人數多達上百人。
1957年,當時的聯邦委員珀蒂皮埃爾(Max Petitpierre)在議會,針對中國駐瑞外交官員編制龐大做出的解釋是,中國以瑞士為中心與眾多西歐國家保持經濟、文化和政治聯絡,並在瑞士培訓外交官。
其實瑞士並非面對來自共產主義國家的間諜行動而無所作為,1963年瑞士外交部在一份報告中,將20名捷克斯洛伐克人、六名蘇聯俄羅斯人、六名匈牙利人、三名波蘭人、兩名羅馬尼亞人、兩名南斯拉夫人和一名保加利亞人列入嫌疑人名單,但卻沒有一個中國人在列。
同年,外交部對此做出了說明,表示儘管對中國人也有所懷疑,但他們並未對中國大使館採取行動——「為了維護與中國的正常關係。」
對台灣的窺探
今天這點已經非常明確:當時許多中國外交官都是間諜。甚至中國駐瑞士的第一任大使馮鉉就是一名高級情報員,瑞士之所以成為中國在歐洲的間諜中心,這位大使功不可沒。
1959年回國後,馮鉉被任命為中央調查部(現在的國家安全部)副部長。 1966年,聯邦警察局曾寫道,馮鉉是 「中國情報機構在西歐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
台灣外交官在間諜活動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對中國來說,台灣是一個分離出去的一省,遲早會被重新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台灣外交官受到脅迫而不得不合作,因為他們在中國還有親屬。
這裡涉及的不是少量的資料。在一個案例中,一名在紐約的台灣翻譯隨身攜帶了許多聯合國文件,以至於不得不叫了一輛計程車才將這些文件運到中國領事館。
這種吸收行為還一直深入到最高層官員:1966年,台灣駐布魯塞爾大使館的文化專員郭有守被逮捕。郭是日內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的常客,他身兼雙重身份:1954年,他被中國大使馮鉉本人在瑞士吸收。
12年來,他為中國提供了有關台灣和100多名台灣外交官、僑民和遊客的資訊,共收取了約4萬美元。而他的外交豁免權令他最後免於承擔法律後果。
郭有守及他在中國大使館的聯繫人被驅逐出境,為了不危及與中國的良好關係,這一切都是秘密進行的,媒體並未獲知具體人名和採取這一措施的原因。
由於中國迫切需要西方的知識和技術,中國的「外交官」還在整個歐洲收買了許多中國籍的科研人員和學生。
除了外交官員,新聞工作者身份也是情報人員很好的掩護:一些情報人員為中國通訊社新華社工作,新華社被瑞士聯邦警察稱為「中國在西歐的情報驅動力」:「它利用自己的中心優勢,在巴黎收集來自整個西方世界的各種訊息,然後通過伯恩和日內瓦傳送給北京。」
調查工作的困難
1967年,在瑞士的近百名中國官員中,有30人被懷疑是情報人員;另外30人被猜測有情報任務。當然,瑞士反間諜機構並非只是袖手旁觀,任憑這些人在伯恩和日內瓦從事情報工作:瑞士方面監聽了電話;跟蹤了外交官;識別和調查了訪客。
他們還與美國中情局和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合作,但都收效甚微。中國外交官的數量之大,為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早在1955年,瑞士總檢察院的一份報告上寫道:「中國人很難被區分出來,因為他們看起來都一樣。」
事實的確如此,無數次針對中國情報嫌疑人的追蹤行為最後都無疾而終,因為瑞士證人根本無法確定這些中國人誰是誰。
中國人在瑞士的行動被視為不具危險性。 1964年,瑞士政治部秘書長曾表示:中國人在瑞士搞不出什麼大動靜,「僅僅因為他們的膚色,就會隨時被注意到。」
由於瑞士聯邦警察局的資金不足,所以追蹤中國間諜及其接應對象的工作則落在了地區警方身上,但這些追蹤行動卻一次又一次地以失敗告終——因為缺乏人手;天氣不好;單行道造成的混亂,或者因為嫌疑人中途上了火車等原因。接受任務的警察經常在認定的地點徒勞地等待,而嫌疑人卻在路上憑空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