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良猷
善用溝通,位分析方案解決與「人」相關的問題障礙
在職場上,經常都必須與許多人接觸,與解有說勇氣與上包括上司、決法建議同事、部大人部屬、屬應則藐之的主動客戶、司溝供應商、位分析方案消費者、問題主管機關、與解有說勇氣與上銀行、決法建議經銷商⋯⋯ 等等,部大人與人溝通的屬應則藐之的主動技巧往往決定了你的人緣、仕途、司溝升遷、位分析方案業績、考核與前途,可說是職場競爭力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其實我們一輩子都在溝通,下了班也要跟家人、親友溝通,甚至獨處時,也還是在跟「自己」溝通。雖然溝通就像呼吸那樣普通,卻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魯道夫.佛雷雪(Rudolf Franz Flesch,美國名作家,提倡簡明通俗英文,像我們的白話文)曾這樣闡述溝通的過程: 當甲乙雙方溝通時,就像站在深坑的兩岸,除非雙方願意合作架起互通的橋樑,才能夠真正相通,正因為這座橋是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架好的,所以必須合作才能開通,否則只是「自言自語」、「各說各話」、「溝而不通」而已。
孔子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可見溝通的時機也很重要, 如果沒有觀察對方的臉色,或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那就真是很「瞎」了。
無論對何人何事,在溝通前,最好先有準備,先思考下列的問題:
- 溝通的目的何在?
- 時機是否合適?
- 地點是否合適?
- 有沒有其他人也會收到訊息?會有何感想?(尤其是Email時寄送副本的對象)
- 準備的資訊是否足夠?是否已經過查證?
- 用何種方式溝通為宜?當面?口頭?開會?簡訊? LINE?Email?面對面?電話⋯⋯?
人際溝通最大的障礙,主要是不懂得如何技巧地、理解地、智慧地聽取他人說話。既然如此,要怎麼樣傾聽才算有技巧、能理解、有智慧呢?
已故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一再告誡管理者應該要「先聽後說」、「多聽少說」,這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大多數人在溝通時都急於表達己意,說服他人,或自我辯解,而不願耐心傾聽別人。
有效的傾聽祕訣是:
- 耐心地先讓對方暢所欲言,自己少說話。
- 讓對方感到輕鬆自然。
- 協助對方表達得清楚而完整。
- 鼓勵對方說出心裡的話。
- 設法找出雙方共同的利益或興趣,化異求同。
- 勿尖酸批評、勿無禮打岔、勿咄咄逼人。
- 勿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成就感與價值觀,尊重歧見。
向上溝通的要訣
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與上司溝通可說是最不容易的一環。
據統計,將近七成的離職原因都與直屬主管有關,所以外國人說quit the job(離職),大都是quit their bosses(離開主管)。「伴君如伴虎」也是這個道理,如果與上司相處愉快,合作無間,往往水漲船高,容易獲得提拔;反之,若每天在同個部門內大眼瞪小眼,或臭臉相對,日子就很難過。
因為我們從小受到偏向權威式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對位高權重者向來敬畏,以至於對上司總是敬而遠之,更不覺得上司也須加以管理。事實上,雖然管理自己的上司頗為困難,也可能有得罪上司的風險,但仍應該試著去做,以期雙方均蒙其益。
欲做一個受主管器重的部屬,首先必須分析上司的目標、價值觀、長處、弱點、管理風格以及上司所處的環境,設身處地替他們著想。
在傳統的觀念中,上司總是掌握絕大多數的資源,高高在上,例如傑西潘尼(JCPenny)公司前總裁曾訂下兩項規則:
第一條:老闆永遠是對的。
第二條:假如老闆不對,請看第一條。
這就充分顯示了過去的大老闆主義。然而隨著民主意識抬頭以及現代化管理的變遷,強調授權與由部屬主導的問題解決已漸成風尚,因此賢明的上司應該說:「Don’t bring me problem. Bring me answer.」(不要事事請示,您的高見如何呢?)而能幹的部屬則應抱持「說大人,則藐之」的勇氣, 主動建議方案,與上司溝通。不過無論是傳統或現代,都應該顧全上司的顏面,無攖其鱗,投其所好,才能達到說服上司的目的。
向上管理的要領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因時、因人、因地、因事而制宜,下列是部屬應學習的各種技巧:
1. 時間管理
- 對喜歡占用部屬時間的上司,先發制人,主動報告。
- 找藉口中斷無意義的閒聊(或訓話)。
- 採取計畫性的溝通(先預約時間),避免臨時起意。
2. 簡報技巧
- 揣摩上司的偏好,選擇書面或口頭的方式。
- 開門見山,直入核心,勿拐彎抹角。
- 做好準備工作。
3. 溝通技巧
- 掌握主管諮商的要領。
- 判斷及運用上司慣用的肢體語言。
- 如果與上司的溝通已形成僵局,則須借助第三者。
- 跟老闆交朋友,誠心關心對方。
4. 授權及反授權(upward delegation)
- 爭取上司授予適當且充分的權責。
- 對於被授權的責任,盡全力去做好。
- 對於凡事一把抓的上司,以及燙手山芋(hot potato),有時乾脆採用反向授權,將問題丟回給上司處理,也不失為高招。
5. 內部談判
- 避免用僵化的立場談判,而應該採取原則式談判或權變式談判,因為來日方長,內部談判的嬴家和輸家還是必須在同一公司繼續相處。
- 以誠信為本,在討價還價過程中仍應顧全風度。
- 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解決方案,以組織的整體利益為重,不可過度本位主義。
6. 會議領導
- 妥善準備,主導全局。
- 在會前對預期的僵局先進行疏導溝通。
- 對獨攬決策的上司加以委婉控制。
7. 激勵
- 期望上司的肯定,但也不要忘記對上司的讚美,發自內心的敬佩,方可產生莫大的激勵效果。
- 刻意的奉承則顯得肉麻,亦讓他人感覺你是善於巴結上司的小人。拿捏之間,端在誠意及正心。
8. 台灣式管理
- 台灣社會講究面子,千萬不可讓上司覺得丟臉。
- 創造良好的氣氛與氛圍,日本人叫気持ち(きもち) 或是気分(きぶん),使上司處在良好的情緒下, 自然有助於溝通。
- 有時公平不一定合理,而合理也可能不公平。
- 無可無不可,容忍一些合理的曖昧,不一定要急於把什麼事都立刻弄清楚。
上司或許具備較高的地位、權力、影響力、較多的經驗、較大的支配資源力量、較廣的眼界,但是部屬對日常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通常能接觸較新的資訊、技術,而且更接近工作團隊和顧客,因此雙方應該相輔相成。
你可以正當要求上司:
- 提供對事情的看法。
- 提供更多的資訊。
- 對複雜的問題提供建議。
- 指引適當的方向。
- 提供支援與保障。
但是你也應該提供上司:
- 分析清楚問題的內容。
- 各種行動方案的理由以及思考的邏輯。
- 採行該項行動方案的預期結果,如果行不通時有何應變對策。
理想的上司不但是良師、益友,也是可有效幫助你事業成功的貴人;但若不幸遇上問題上司,諸如:爭功諉過、剝削、僵化、過度保守、喜怒無常、品德操守不良、過度性急、太現實功利、優柔寡斷、不負責任、喜歡越級干涉、獨裁專制、無為而治等等類型,也應盡量因應,找出相處之道,如果實在不能忍受,就應趕快脫離,以免耽誤自己的前程。
當你與上司相處良好時,就會培養出彼此的信心和默契,知道什麼事可以自行裁決,什麼事須事先徵求上司意見,如何讓上司積極參與,以及何時該請求上司提供協助。
如此一來,不但彼此相處愉快,且「魚幫水,水幫魚」,上司可藉著你的得力之助而發展,而你也可伴隨著上司的成長而成長。
總之,在向上溝通方面,可以歸納出幾個實用的原則:
- 「說大人,則藐之」,這並非叛逆不敬,而是必須有不畏權威的心理建設,才不至於矮了半截。
- 揣摩上司個性,選擇適合時機溝通。
- 充分準備。
- 設身處地,替上司著想。這是所謂的同理心(empathy), 同樣適用於對下及平行的溝通。曾任福特汽車總經理和克萊斯勒汽車總裁的李.艾科卡(Lee Iococca)曾說:「你總是要從對方的利益觀點來看問題。」
- 觀察比較容易和上司溝通的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如果上司是「細節型」(detail person),就應該提供詳細內容;如果上司是「重點型」(keypoint person), 則應摘要簡述。
- 任務進行中,主動提出中間報告,並適度請求支援。
- 集中在上司最關切、最有興趣的關鍵點進行遊說(有些人重視有形效益,有些人重視無形價值)。
- 承接工作時,要表現出熱心和支持,切勿推拖。
平行溝通與向下溝通的要訣
至於平行的溝通,如跨部門的協調,往往因本位主義與山頭林立,也有相當困難;此時前述的原則通通適用,另外還要加上平等互惠、共勝雙贏的心態,才能建立融洽的關係和共鳴。
至於對下的溝通,切忌倚老賣老,或是以職銜、地位、身分去說服,這種高壓式的說教,最易引起反感。身為主管, 應建立良好形象與公信力,言出必行,自然容易得到部屬的尊敬。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雖然是譏笑那些耍嘴皮子的滑頭,可是有時候確實需要因應溝通的對象,而調整陳述的方式,例如對務實的人,要以數字與事實來說服;而對感性的人,就要動之以情。總之,如果磁場不合,或是拍馬屁卻拍到馬腿上,就會適得其反,這就是溝通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