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和唯一一次到訪俄羅斯,初訪是俄羅大二時代表大學辯論隊,到莫斯科外交學院(MGIMO)參與跨大學辯論比賽。初訪
那時我在英國讀書,俄羅參加了辯論隊,初訪那裡有位幹事是俄羅俄羅斯學生,與這個比賽有聯系。初訪那時報名的俄羅人不多,因為英國人去俄羅斯需要簽證,初訪手續繁複,俄羅但特區護照不用,初訪所以我自告奮勇,俄羅跟這位負責的初訪俄國學生說有興趣報名。就這樣我就參賽了。俄羅
那是初訪十二月的寒冬,漫天冰雪,我從希斯路坐了三個多小時的飛機到達莫斯科。入境不算久,關員看來不太熟特區護照,問我是否來自「Gong Kong」(俄文沒H音,多發成G),我說是,接著等了約十分鐘,我便順利進入這全世界幅員最廣大的國家。賽會派了一位紅棕髮的漂亮女大學生來接我,名叫Marina,與昨天在俄羅斯電視新聞舉牌反戰的女員工同名。她用熟練的英文,和我一起坐火車到市中心。那時我還不大會看俄文字母,不斷的在火車和地鐵站上上落落,感到眼花瞭亂。接著,她與一位男生通電話,原來是我將要留宿的大學生。Marina不斷帶我轉車,最後在一個水洩不通的地鐵月台上把我交到這位男生手上,他叫Anton,也在MGIMO念書。這位約六呎高,中等身型的年輕男生,就和我一起搭車往他住的公寓。
我很有印象,他在地鐵上一見女性上車,便立即讓座,又叫我一起讓。我問為甚麼,他說是俄國禮儀。列車經過莫斯科的盧茲尼基體育場,就是2018世界盃決賽的主辦場地。在這段地鐵架空路段上,Anton叫我眺望這球場。我記得這是08年歐聯決賽曼聯對車路士的比賽場地,而俄羅斯國家隊也在07年於這裡戰勝英格蘭,間接令他們絕緣08年歐國盃。
地鐵終於駛到站,我們下車後一同坐小巴往他住處。小巴像香港的客貨車,但較為龐大,可以載十多人,有些像香港的那種。下車時要揚聲,並把車費經前面乘客傳到司機手上,不像香港的親自交到司機手,或上車時投幣。那是一座樓齡最少50年的蘇聯公寓,裡面牆身破舊,打開門,就進了這家約40平方米的住宅。Anton給我介紹裡面的間隔,還有我睡的沙發。那一夜,他的朋友、一位俄羅斯女大學生Yulia,還有他的室友Arsen,都與我談天和喝俄羅斯茶,互相傾談中俄文化之別。他們的英文都很好,後來Yulia去了北京留學,學得流利中文,現在居美,而Arsen在俄羅斯成為企業主管。
第二天,Anton帶了我到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外遊覽,又到了幾家東正教堂。記得裡面都香薰刺鼻,就像進中式廟宇,香火鼎盛。狹小的空間裡有許多聖像,還記得我想拍照卻被告知不可攝影。然後Anton和我一起去買鞋,隱約記得鞋店甚有70年代香港公屋店舖的風格,但他最後選不到合適的鞋。那一晚,Yulia和一位法國朋友,與我一起出外喝酒,回來時還截了輛「黑的」,就是無牌的士。在街上一揚手,便有私家車駛至,她和司機議價,我們便上車。後座裡,他們以流利法文和英文對談,令我學到很多。
比賽的那天,Anton和Arsen帶我到莫斯科外交學院。這學院曾孕育無數外交官,包括現任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前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Vitaly Churkin)、前斯洛伐克外交部長古比殊(Ján Kubiš),是俄羅斯精英大學。因為我是大學惟一代表(另一位是前面提到那位負責的俄羅斯同學,但他代表了另一隊),所以主辦單位為我找了一位荷蘭男生組合,參與兩人一組的英國議會式辯論。就是每場有八人共四組比賽,兩組分別是正方的主和結辯,另兩組是反方主和結辯,看哪組的立論最好而獲得一至四名的名次。
辯題我已沒大印象,但記得我們拿了不俗的分數,贏過第一和第二名,但未夠分晉級。比賽中,我認識了不少當地和白羅斯的學生。學院很有前蘇聯風格,課室和入口大堂都保留那年代的樸實和簡單。初賽的那晚,主辦方在市內一餐廳安排了自助晚餐和舞會,記得穿了大衣的我,不斷被侍應要求脫衣給他保管。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俄羅斯禮儀,室內要脫大衣,否則代表覺得裡面太冷,要主人家開大暖氣。
兩天比賽很快結束,臨離開那夜,Anton和Arsen還接待了兩女一男立陶宛學生,都是來參賽。我們一起談天。臨睡前,Arsen用秀麗的俄文潦草字體,寫了去火車站的路徑給我們。第二天道別後,我便隨著這三位會俄文的立國學生一起去車站,我們在地鐵站道別,然後我繼續前往機場,結束俄國之旅。
到訪俄羅斯和在當地參與辯論大賽,是很難得的體驗。以後認識俄羅斯人,我總跟他們說當年的經驗,他們都很驚訝,因為去過俄國的外國人不多。幾天前在臉書看見Yulia呼籲大家反戰,我願她安好。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