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轉動內心的聚光燈,照亮人生更多可能》:日本小孩竟然不怕蟑螂!有的孩子甚至說能看到牠覺得十分感動

文:蘇益賢

大腦神經網路使用說明書

要直接認識大腦思考時用到的轉動照亮蟑螂至說神經網路,講解起來會有點硬。內心在諮商室裡,聚到牠動我發現用另一種「網路」,光燈更多也就是人生日本我們常常上網的「網際網路」來比喻會更好理解。

你用過Google嗎?相信讀者不陌生,小孩據調查,竟然覺每秒有超過四萬人在上頭搜尋資料。不怕這個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孩甚「搜尋工具」,巧妙地呼應著我們的分感大腦思考在做的事。

一般情況下,轉動照亮蟑螂至說Google是內心這樣使用的:

  1. 在生活中遇到問題
  2. 需要找出答案
  3. 打開搜尋引擎
  4. 把問題輸入到Google
  5. 按下搜尋按鈕

不用幾秒,搜尋引擎就幫忙找到非常多筆的聚到牠動資料。

舉例來說,光燈更多某天下午三點多,人生日本你剛開完會,終於可以吃飯了。身處陌生的台北萬華區,你想知道萬華這一帶有什麼好吃的餐廳,而且是中午不休息的(步驟1、2)。於是,你打開Google,輸入「萬華、美食、下午有開」這幾個關鍵字,並按下搜尋(步驟3、4、5)。Google於是快速列出了數百個想給你參考的選項,協助你能快速解決這個問題。

大腦的思考過程和Google引擎有些地方非常像。我們把大腦思考的過程也列點出來比對一下:

  1. 在生活中遇到問題
  2. 需要找出答案
  3. 大腦接受到訊息
  4. 訊息在大腦中運作
  5. 按下搜尋按鈕(這步驟不用)
  6. 大腦提供你一些建議、想法

有看到Google和你大腦相似的地方嗎?生活中,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煩惱等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大腦就會出動,透過思考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兩個網路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

(此處以Google對比大腦思考的過程,對於網頁、Google等技術、細節的說明,無法完全精確、到位描述,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而精簡化,因此還請網路專家、相關工程師讀者包涵。)

借用剛剛「萬華、餐廳」的例子,我們繼續思考幾個有趣的問題。第一個是:Google是怎麼知道萬華有這些店家的呢?

答案是,Google無時無刻都在「爬(抓取)網頁」。每當有新的網站、網頁被建立後,Google就會去裡面走一圈,並且學習這個網頁裡面的資訊。而這個網頁被學習、被爬過之後,它就變成了Google背後知識資料庫的一部分。下回,有人問Google「萬華」的問題時,Google就能從自己建立的資料庫裡,挑選出與萬華有關的頁面,呈現出來。

這種過程跟大腦思考很像。當我問你:「九乘六是多少」時,你的大腦也正在透過「提取」,判斷這是「乘法」、「數學運算」,從「大腦資料庫」撈出答案,所以你可以成功答出「五十四」。

而大腦裡頭的「資料庫」是怎麼來的呢?是源自於我們在國小時曾經學過的乘法。我們曾經學過、體驗過的事物,都會變成「大腦資料庫」的一部分,變成我們未來遇到問題時,可以請益的資料庫。

不過,Google和大腦還是有地方不一樣的。相較之下,Google是更勤奮的學習者。你正在閱讀這本書的此刻,這本書的訊息也被放上了網路,Google也會爬到這本書的訊息,因此當你在Google上搜尋這本書的書名時,你也能找到這本書。

可是我們的大腦就沒有這麼勤奮了。大腦建立知識資料庫的主要時間點,約莫是在我們求學時期,特別是「童年」的階段。除了學習具體知識之外,大腦也一邊在學習「與自己有關」的知識。好比,我是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擅長什麼?我不擅長什麼?我是不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我應該要表現得很好,才值得被愛等等,這些與自我有關的描述、判斷或規則,幾乎都是在我們童年時期就建立起來的。

但這些判斷、與自己有關的知識,是誰帶給我們的呢?答案多半是我們的照顧者(通常是父母)。對小朋友來說,在接受父母教養的同時,小朋友就一邊在學習各種規則(如聽話才會有飯吃)與各種判斷(如男生力氣比較大)。孩童時期是我們這輩子學習力最驚人的時刻(大腦在孩童時期的發展也是最快速的,不意外吧!)。常有人用「如海綿般的吸水功力」來比喻孩子的學習力。這些小時候學到的知識、規則、邏輯與判斷,都會被我們直接帶到長大的世界,幫助長大的我們應對各種狀況。

剛剛說Google連「現在」都在學習、更新知識。反過來看,大腦其實很常停留在過去的資料庫,沒有隨著時間更新。長大後的我們在使用「大腦資料庫」裡頭的知識時,很少有機會發現:許多我們此刻仍正使用的知識、判斷與準則,其實都是我們「小時候」學到的。而「小時候」這段期間,正是我們這輩子最缺乏「判斷力」的時間。我們只知道學習、吸收,但無法判斷我們學到的東西到底是不是正確的。

很有可能,我們在小時候學到的知識並不精確、不完整,甚至時常偏頗這背後取決於每個人成長的環境、父母的教養風格,在小朋友成長階段時,提供了怎樣的資訊。在下一節,我會用北海道的孩子來進一步說明。

日本小孩竟然不怕「那個」

我曾看過一集日本節目,在外景現場,有一群孩子好奇觀察著一個透明培養箱裡頭的生物。他們喜孜孜看著這個在當地被戲稱為「都市傳說」的生物。有的孩子甚至好奇往盒子靠近,想聞聞牠的氣息。節目裡,孩子聞到味道後說:「唉呀,還真臭呢!」然後彼此哈哈大笑。

這個生物台灣也有,而且是許多人(包含我)心中的夢魘。牠有著咖啡色、閃亮色澤的外表,兩根長長而且一直左搖右晃的鬍鬚,有六隻腳。有的會飛(最可怕的那種),有的只用爬的。夏天特別容易看見牠,尤其是在半夜,你走到廚房,把燈打開的那一刻。你可能會在餐桌上、廚餘桶,又或是洗手槽上看到牠……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