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新修版」金庸真的比較差嗎?金輪法王和尹志平為什麼要改名?

文:果子離

金庸七十五歲時,新修全面修訂作品,版金歷經七年,庸真尹志「新修版」金庸小說全部面世時他已經高齡八十二。較差從內文更動的嗎金相關新聞發布以迄新版發行後讀者的反應看來,說毀譽參半,輪法也不為過。王和

似對書稿有潔癖,平為要求完美,什麼最後這回的改名修訂,有些作品小小動刀,新修有的版金卻大改特改(如:《碧血劍)、《倚天屠龍記》與《天龍八部》)。庸真尹志許多老讀者不買單,較差因為情節、嗎金人物姓名、武功招式等名詞,早已耳熟能詳,深入民心,豈可動搖?

別的不說,就說金輪法王,易名為金輪國師,但很少讀者願意隨之改稱。(開個玩笑,編輯人胡金倫,網路外號「法王」,就因為金倫/金輪諧音,誰會改口叫他國師呢?)

不論喜不喜歡,金庸改訂,其用心必須予以肯定,有些人譏諷新作慘不忍賭,恐怕小看了金庸的品味與能力。

金庸小說主要三個版本:

  • 「舊版」:依據報上的連載,結集成冊的初版金庸小說。
  • 「新版」:舊版修訂後的版本,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所謂「共同回憶」的版本。
  • 「新修版」:臨老再度修訂的版本。

喜歡哪版隨人自由,好不好見仁見智,大致說來,舊版稍弱較粗糙,新版或新修版,都好。版本多,讀者怎麼應對? 新版或新修版擇一即可,老讀者不妨三大版本並列共讀,比對其間差異,體會字句、情節、人物性格等改動原因,將心比心,對創作、閱讀大有幫助,也可增加樂趣。

就算不管情節演變,比較字句自有很多收穫,那是鍛字鍊句的演練。金庸修改之細,一字一句、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1. 金庸用字力求精煉,刪去不必要的字。以下例句, 刪的字以引號標註──
    • 堂上群雄都在歡呼暢飲,突然見這許多人闖進廳來,都「是」微感詫異。(太多不要的「是」,金庸都刪掉了,餘如:一個青袍長鬚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動/但淚水總「是」沒掉下來/臉上卻仍「是」帶著微笑/)
    • 接著響起了斷斷續續的擊磬「之」聲。
    • 那漢子用力「一」提韁「繩」(「一提韁繩」,簡化為「提韁」)。
    • 臉上露著淡淡「的」微笑。/臉上露著淡淡微笑。
  2. 改一個字,古人所謂「一字師」。改動的字用引號顯示——
    • 抽搐了幾下,便「已」脫力而死/抽搐了幾下,便「即」脫力而死
    • 保全咱「兩人」的骨血,保全這幅高昌的迷宮地圖。/保全咱「倆」的骨血,保全這幅高昌迷宮地圖。(按:高昌的,的,刪去)
    • 心中的悲痛,比身上創傷更「是」難受/心中的悲痛,比身上創傷更「加」難受
  3. 增添字句的必要——
    • 兩人談到洪七公/兩人談到「師父」洪七公(方便未讀射鵰的讀者直接讀神鵰,才知道洪七公與郭靖夫婦的關係。)
    • 他們六十餘人圍攻李三夫婦,從甘涼直追逐到了回疆。/他們六十餘人圍攻李三夫婦,「邊打邊追」,從甘涼直追逐到了回疆。(「邊打邊追」,多此四字,強調危險,不是逃難而已。)

除了一字一句,更改名詞更是用心良苦,這部分金庸只修訂,並未明講,若知道原因,最應給他按讚。例如前述金輪法王,以及尹志平的改名。

提到尹志平,書迷對這傢伙恨之入骨,他趁小龍女被歐陽鋒點穴不得動彈之際玷污了她。一時春情蕩漾,已錯在先,事後對同門師兄弟說起此事,竟是:「可是,可是我也不後悔,不,一點也不後悔⋯⋯」

雖然尹志平精明幹練,是全真教接班第一人選,雖然他謹守民族大義,雖然最後為救小龍女而重傷,形同自殺,雖然不是什麼壞人,但做了那件事,總是個色胚,形象算壞了,金庸的讀者只要想到尹志平,無不心生厭惡。

然而尹志平是誰呢?人家可是王重陽、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之後,堂堂全真教第六任掌教。他不但是道行高深的道士,掌教後,信徒眾多,全真教臻於極盛。

尹志平真有其人,而且德高望重,金庸把尹志平寫成那樣,公平嗎?或浸淫宗教典籍日久,或遭宗教界抗議,金庸晚年修訂書稿,大筆一揮,還尹志平清白。尹志平改名為虛構人物甄志丙。

玷辱小龍女的是甄志丙,不是尹志平,然而翻案尚未完全,畢竟全真教是道教的重要派別,有此不肖弟子,對宗教也不禮貌,因此金庸把犯了色戒的道士改名為甄志丙之餘,還稍加改寫,讓甄志丙犯後態度良好,承認大錯特錯,千不該萬不該(「錯盡錯絕」),不管做甚麼,都贖不了罪過,但求小龍女一劍殺了他,用他自己的鮮血,洗清窮凶極惡。

至於回復清白之後的尹志平,名字還是出現在小說裡,不過他潛心內丹煉氣之道,不問江湖,算是接近歷史上的真人真事。

與尹志平一樣,因為宗教因素而改名的是金輪法王。改為國師,聽起來彆扭,為什麼不能用法王?

法王的意思相當多,從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延伸到對菩薩、明王、閻王等的尊稱,在藏傳佛教中,法王指把佛教引入西藏地的三位賢君,後來也指宗教領袖。

法王是高僧(更不用說法王不專是佛教名詞,也指天主教教宗。)金輪法王雖非大奸大惡,但也不是什麼正面人物,稱他為法王,似乎對佛教不敬,於是利用改版之際做些更改,同樣是蒙古護國大師,但身分從藏僧變成僧人,從西藏聖僧變成蒙古聖僧,他練的武功從「西藏密宗的武功」改為「密敎金剛宗的武功。」

不但如此,新修版中的金輪國師,同樣與郭靖等中原群俠處於對立面,但形象慈悲多了,他對徒兒郭襄,似水柔情,呵護相待如親生子女。不同於前兩版金輪法王被楊過打傷,又被周伯通按住,壓死在火柱之下,新修版敘述,襄陽大戰時,金輪國師捨命相救郭襄,在新修版中,眼見高台即將倒下,郭襄命在旦夕,金輪國師慈念忽生,猛地躍起,忍著被鐵輪划過之痛,又運功撐起火柱,終致力竭而亡。楊過敬他,向他遺體躬身行禮。

改個人名,似為小事,也得累積多少見識與學識方可定奪,其中鋩角唯有細品更動之處,細想緣由,才明白。至於金庸改了哪些?金庸小說改版工程浩大,改動之處密密麻麻,欲知詳情可參考王怡仁〈大俠的新袍舊衫──試論金庸小說的改版技巧〉。此系列文章凡八篇已集大成,搜尋即得。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