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關鍵專訪】坎城導演雙週藝術總監朱利安雷傑:對於影展、串流、政治、亞洲/台灣電影的觀察與寄望

1968年,關鍵法國爆發舉世聞名的專訪總監朱利展串治亞洲/五月風暴,這場持續數週的坎城學生運動,影響範圍是導演電影的觀廣泛而深刻的,運動期間迸發出罷工、雙週遊行、藝術於影占領大學及工人工廠的安雷衝突行動,無論是傑對寄望政治、經濟乃至於藝術等各面向,流政皆受到衝擊。台灣

1968年的察與坎城影展,就在五月風暴的關鍵環伺之下,霎那停歇。專訪總監朱利展串治亞洲/當時法國電影圈、坎城文化界的導演電影的觀一代金童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在五月學運風暴力挺學生與工人,加上對時任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昂利朗格瓦(Henri Langlois)遭撤換的聲援,便與好友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克勞德勞路許(Claude Lelouch)等一眾名導阻止坎城影展的映演,要求影展與抗爭者站在同一陣線,而後雷奈(Alain Resnais)等人退出競賽,評審團相繼解散,當時的坎城影展黯然退場,未來則陷於霧中。

在對影展失望,並希冀重整的時代氛圍之下,年輕導演們成立了SRF(電影導演協會,全稱為Société des réalisateurs de films),致力捍衛導演的權益,並在隔年,1969年創立了平行於坎城影展官方的獨立策展單元「導演雙週」(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首屆「導演雙週」的論述主題為「自由的電影」(Cinéma en liberté),宗旨與放映電影的核心為——挖掘新銳導演、探索新的影像語言,持續至今。

從1969年到2022年,轉眼間,導演雙週已超過50個年頭,策展確實也如當時的豪語,成功挖掘散落於世界各處的明珠璞玉,而明(2023)年導演雙週將邁入第55屆,這個永遠年輕、永遠叛逆的影展,也有了新氣象。

首先,導演雙週今年正式更名,法文原名從「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轉換為「Quinzaine des cinéastes」,在法文語境展現了對性別的包容性,此外,最為重大的改變,恐怕是原先的藝術總監帕羅莫瑞提(Paolo Moretti)卸任,交由朱利安雷傑(Julien Rejl)接任。

2009年畢業於知名法國電影學院La Fémis的朱利安雷傑,自2010年以來,便一直在知名電影公司Capricci負責採購、國際銷售等電影相關業務,期間也與中國的王兵、畢贛;台灣的蔡明亮;韓國的洪常秀等名導工作,積累世界各地的影像視野。

朱利安雷傑在初上任之際,便公開表示,導演雙週是來自世界各地電影製作人的家園,是虛構劇情片和紀錄片的大膽和冒險的特權空間,以友好和非競爭的精神,向所有類型開放。而從朱利安雷傑的工作經驗檢視,當代小螢幕崛起的狂潮下,「支持電影院」也成了朱利安雷傑大聲疾呼的堅定立場。

「導演雙週希望團結製片人、發行商和放映商,支持電影院作為發現電影不可或缺的場所。」朱利安雷傑的這席話,就也表明了大銀幕的神聖與無法取代。

至於朱利安雷傑也重組了策展團隊與選片顧問,其中,最被台灣影迷熱議的,該屬曾擔任台北電影節策展人,而後至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擔任藝術總監的郭敏容也位列其中,成為導演雙週關照亞洲影像作品的眼睛。

新官上任的朱利安雷傑,在今(2022)年金馬影展期間,受邀來台與眾影人交流,筆者也有幸能專訪朱利安雷傑,請他談談導演雙週對於影展、串流、政治、亞洲/台灣電影的觀察與寄望。

金馬X坎城導演雙週交流會_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屏賓與坎城導演雙週藝術總監朱利安雷傑Photo Credit: 金馬執委會
金馬X坎城導演雙週交流會,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屏賓(左)與坎城導演雙週藝術總監朱利安雷傑(右)
  • 導演雙週今年正式更名,從「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變成「Quinzaine des cinéastes」,在法文的語境上,cinéastes這個詞似乎在性別上更為包容,而也較為指稱「電影創作者」,對你而言,這樣的更名有什麼意義?又如何在創新之中保持導演雙週在選片上,旨在發現大膽、辯證和新形式場域的初衷?

朱利安雷傑:法文中的「cinéaste」是中性名詞,不像原本的「réalisateur」是陽性名詞,若為陰性則會變成「réalisatrice」。因此,這次的更名確實是更具包容性的決定。

此外,倘若將這些詞彙翻譯成英文,「réalisateur」的意思趨近於「director」(電影導演),而「cinéaste」則更接近於「filmmaker」(電影製片人)。而根據法國導演暨影評人畢葉特(Jean-Claude Biette)的詮釋,「cinéaste」是指透過自身的製片,來傳達對電影有獨到見解、獨特風格的創作者。

這也說明了為何使用「cinéaste」這個詞彙,能全然符合導演雙週的精神:「我們捍衛電影導演身為電影創作人士的價值,他們並非僅是內容的製造者。」

我們必須謹記當初創立導演雙週的根本原則,即無論該片的市場價值、背景,以及呈現形式(短片、劇情片、小說、紀錄片、片廠電影或獨立電影)為何?都應主張將最新穎、具創新性的電影呈現給觀眾。

導演雙週的篩選標準僅有對電影的品質及獨特性,且不會對性別設定配額。我們已經成立了尊重性別平等的國際遴選委員會,確保能以多元及互補的視角觀賞電影。在這個電影的甄審工作中,我們將評選出我們覺得最好的電影,而這跟性別無關,電影不分性別!

  • 你在2010至2020這10年的時間,在Capricci擔任採購、國際銷售等電影相關業務,你也在接任導演雙週之際提及,希望導演雙週能與製片人、發行商和參展放映單位站在一起,藉以支持電影院成為發現電影的重要場所。從你的經驗以及發言來看,應該是強調電影院作為電影媒材放映的獨屬場域,好奇你是怎麼看待這幾年串流崛起,乃至改變影展、獎季甚至是觀影習慣?電影院還存在儀式性的能量嗎?而在Capricci的經驗,又將如何幫助你勝任導演雙週藝術總監的職務?

朱利安雷傑:現今,所有的電影皆可隨時隨地觀賞。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對電影的渴望出現了轉變。選擇電影的權力,似乎從發行商或參展放映單位轉移到觀眾手中。

或者說,至少現在的觀眾,有一種「我可以控制我想看什麼電影」的錯覺。也就是說,觀眾的「自我」意識被強化了,影評人的規範性力量則相對削弱。但就算如此,我仍不會在自己的短期願景中,預設電影將從各大影城消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