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Disney+《西遊ABC》:不可避免的「迪士尼化」?嚴肅的種族歧視問題,都被蒙上了玫瑰色濾鏡

文:莫三三

Disney+新劇《西遊ABC》(American Born Chinese)5月24日上線,西遊一口氣就放出了第一季的不被蒙全八集。

這部劇集在楊謹倫(Gene Luen Yang)的可避原著、同名漫畫《美生中國人》(American Born Chinese)的迪士的種基礎上,融入了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尼化故事框架,再搭配了幾乎是嚴肅「全亞裔」的主創和卡司班底,還未上映就將觀眾的族歧期待值拉滿。特別是視問上玫本劇的卡司堪稱《媽的多重宇宙》「同學會」,囊括了楊紫瓊、題都關繼威、瑰色許瑋倫和吳漢章在內的濾鏡「祖孫三代」,令不少影迷大為期待。西遊而楊紫瓊摘得奧斯卡影后當天,不被蒙《西遊ABC》亦順勢發佈全新預告片,可避沾上這「高光時刻」。迪士的種

《西遊ABC》上線不足一個月,在北美評分網站已贏得不俗口碑,爛番茄指數96%、觀眾評分86%,MTC媒體評分73、IMDb評分7.2分。觀眾讚揚《西遊ABC》對種族問題和文化差異的詮釋,有評論稱該劇堪稱Disney+的最佳作品之一。不過,在中國網站豆瓣,對《西遊ABC》的評價分歧,僅得5.8分。負評包括「魔改」《西遊記》劇情,「毀經典」、服裝和妝容醜陋,但也有人看到劇集背後代表的文化內涵,以及在美的華裔二代移民的身分掙扎。

為慶祝AANHPI傳統月(Asian American, Native Hawai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白宮在《西遊ABC》上架前,邀請該劇主創人員參與一場特別放映會,並由美國總統拜登主持活動。在活動中,關繼威代表主創人員表示,《西遊ABC》講述的是一個介於魔幻和真實之間、關於十字路口的故事:華裔移民家庭如何選擇和開闢自己的道路,將文化、影響力和價值觀融入新的美國身份。

楊謹倫的漫畫:「長著牙、會咬人的作品」

2006年,並非藝術科班出身且正在美國加州奧克蘭一所高校任職資訊科技老師的楊謹倫憑藉漫畫《美生中國人》一炮而紅,更斬獲一系列大獎,包括2007年Michael L. Printz獎,2007年艾斯納(Eisner Award )最佳圖畫類新書獎,更躋身「Booklist 十大青年圖畫小説」和「時代雜誌年度十大漫畫」。值得一提的是,《美生中國人》在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評比中,入圍青年文學類別最終名單;在此之前,還未有圖像小説得以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更不用説是一本講述華裔移民生活的圖像小説。而楊謹倫也因此獲得了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該獎項每年甄選出20至40名美國人或定居於美國的外國人,以表彰他們「在持續進行創造性工作方面顯示出非凡能力和前途」。

在楊的這本成名作中,他完美地利用了中國神話故事《西遊記》來放大和深化美籍華裔移民在追求身分認同之路上的掙扎、挫敗與創傷,以及中西這兩種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而方格漫畫的表達形式既簡練又詼諧,令讀者在閲讀時時而會心一笑,時而若有所思,是令人笑中帶淚、掩卷沉思的佳作。它的創新和背後的深刻立意令《美生中國人》在推出後,即叫好又叫座。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書中有三條看似獨立的主線故事,第一條簡化且重塑了齊天大聖孫悟空從統領花果山、大鬧天宮,到被壓在五指山下,最後赴西天取經的故事;《西遊記》中的佛道思想被淡化,中國讀者熟悉的各路佛祖和神仙,通通被簡化為帶有天主教色彩的「自有者」(Tze-Yo-Tzuh)。第二條線是有關一個生活在白人為主社區、安靜、內向的美籍華裔男孩Jin Wang的成長故事。主要人物包括Jin在學校的朋友Wei-Chen Sun、 Suzy Nakamura,還有Jin暗戀的女生Amelia Harris、情敵Greg等。

第三條線則像一出怪誕的情景喜劇,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白人男孩Danny以及他行為怪異的華裔表哥「Chin-kee」之間的故事。三條線各自發展、互不干涉。直到書的終章,楊謹倫揭曉了這三個看似不相關的故事之間的聯繫:因為拒絕自己的華裔身分,Jin疏遠了朋友,把自己幻化成了「普通的白人男孩」Danny,而Chin-kee正是孫悟空用「七十二變」扮出來的人物,Wei-Chen則是孫悟空下凡修煉的兒子。在故事的結尾,Jin重新認識了自己,與好朋友Wei-Chen重修了關係。

這一中西合璧的作品很早就被好萊塢注意到,曾有製作人在2008年接觸楊謹倫,希望藉著北京奧運的熱潮,將圖像小説搬上銀幕。但楊謹倫有他個人的擔憂。在《紐約時報》的專訪中,楊坦言,當時的好萊塢和主流觀眾還沒有準備好去接受以亞裔為主角的故事。另一方面,他也擔憂書中的冒犯性角色「Chin-kee」會被錯誤詮釋和演繹。

在漫畫中,「Chin-kee」這個角色代表的是西方社會對華裔刻板印象的頂點,是在恐懼、敵意和歧視下被創造出的虛構角色。「Chin-kee」這個名字也來源於侮辱華裔的詞彙「chinky」。在《美生中國人》中,Chin-kee穿著中式長衫、留著辮子、呲著齙牙,滿嘴「Chinglish」,吃著可疑的「貓頭便當」,還會對著白人女生唱不合時宜的歌。對於楊謹倫來説,Chin-kee是一個彷彿在他心中一直「鬧鬼」(haunting)的角色,而創作Chin-kee的過程猶如驅魔儀式(exorcism);心魔只有被畫到紙上後,「才顯得渺小和可控」。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